车里真的需要戴口罩吗?车里的空气质量玄学

用车 发布于:2020-02-12 22:09:45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为了减少在公共密闭空间逗留,很多朋友都选择了开私家车上班,但由此笔者也发现了一个现象:

空气质量

有些人开车戴口罩,有些又不戴,那开车究竟要不要戴口罩呢?

翻阅了一下网上资料,有权威机构发布声明表示:独自开车不用戴口罩。

虽说如此,我还是建议大家戴上比较稳妥。。毕竟喷嚏飞沫能飞到8米远啊,就怕被一股邪风弄得满脸都是别人的口水。。。

很多人会说,那我开个内循环不就行了吗?其实内循环也不是完全密封的,不然人在里面早就憋si了。

话说回来,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车内的空气质量,尤其对于新车而言,他们在下生产线之后就会直接进入市场并交付给用户,很多内饰部分的零部件、粘合剂的气味还没得到完全散发,如果这些气味是有毒的,那就真是“大吉利是”了。

为此,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事。

车内空气质量,怎么才算好?

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就要提及到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据资料记载我国最早在2003年开始关注车内VOC含量对人体的影响,随后在2012年出台了相关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但遗憾的是该指南只是推荐标准,不具法律效力。

到了2016年1月底,基于旧指南(GB/T 27630-2011)修订后的新指南(GB 27630-201X )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与旧版相比,新版本除了对部分污染物限制进行了调整之外,还由推荐性国家标准变更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这对于用户来说必然是利好的事,但。。。。新指南原预计在2017年起执行,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例如核心内容有修改)一直拖到今天,最新消息是有望在今年7月1日正式执行。

虽说新标准尚未执行,但关于污染物浓度的限制标准已经重新调整,因此车内空气质量好不好,终于有了一个评判标准。

空气质量
(KOR是韩国、JAMA是日本、GBT是我国推荐标准、GB是尚未执行的强制标准)

苯类:有致癌毒性、容易引起头晕目眩、头痛、中枢神经紊乱、长期接触可引起白血病、影响肝脏、生育功能等等。

醛类:和苯类影响相似,对儿童影响比苯类更大。

新标准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制。特别针对苯、甲苯这些致癌物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苯的浓度限值由原来的0.11mg/m³下调至0.05mg/m³、甲苯限值由1.10mg/m³调整为1.00mg/m³等等。

至于这个标准严不严,个人认为与日韩标准相比是不相伯仲的。

另外,我国新标准还加入了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前面提及到的VOC是包含关系(TVOC范围>VOC),确保车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在合理水平。

挥发物来自哪里?

车内挥发物主要来自于内饰部分,例如仪表台塑料件、内饰地毯、车顶毡、座椅以及其他粘合饰板用的粘合剂、胶水,而对于车企而言,它们在采购合格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之后会先对零部件进行VOC检测,而零部件装车之后还要对整车进行VOC检测,虽然目前的指南依然属于推荐标准(GB/T 27630-2011),但国内不少车企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以及出口到海外,已经具备了一套相当完备的检测流程以及设备。

空气质量

笔者举2个简单的例子,上汽中心实验室就具备了整车、零部件VOC检测实验室,能在密闭空间内模拟各种环境(例如车长时间暴晒后),以测量这种极端条件下整车、零部件的VOC水平。而一汽也有个“气味实验室”,以测量整车VOC水平。

名爵eHS
(零部件VOC测试)

名爵eHS
(零部件VOC测试)

名爵eHS
(整车VOC测试)

车内空气净化系统有用吗?

PM2.5过滤系统

车内空气质量

PM2.5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灰尘直径小于500微米,气溶胶(*最近我们常说冠状病毒能在气溶胶传播)直径在0.002~100微米

现在汽车集成PM2.5过滤系统已经很常见,一般集成在车内空调或者前排中央扶手里头,而滤芯方面也对应了两种,一种是与空调滤芯共用,一种独立滤芯。两者从功能性对比其实差异不大,都能起到过滤作用。

负离子净化系统

车内空气质量

在一些高端车上面我们能看到负离子空气净化系统,所以负离子净化,就是让空气中的颗粒、粉尘的微粒带电,从而被放电集成的装置吸附,理论上比PM2.5这种滤网式过滤效果更佳。

这两种净化系统对粉尘、气溶胶的吸附都有一定的效果,但特殊时期还是戴上口罩更稳妥。

这些除醛“民间偏方”有用吗?

新车放茶叶、柚子皮除醛?

没用。只是柚子皮闻起来清新盖住了甲醛等有害释出物的气味,如果柚子皮放久了可能还会发霉,得不偿失。而茶叶内含的某些碱性物质(例如茶多酚)确实对甲醛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可以说微乎其微,不如开窗通风。

新车活性炭除醛?

几乎没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确实适合用在车内这些密闭小空间,但研究表明活性炭对醛类等物质的吸附效果相当有限,加上饱和后的活性炭升温后吸收的东西会再一次释放出来,所以同样不建议用活性炭除醛,吸吸异味还是可以的。

车载香薰、空气清新剂除醛?

???巧克力味道的屎不是屎???

烈日暴晒+通风除醛?

有效,但不推荐。高温能加快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出,但暴晒会加速内饰零部件的老化,此方法可行但不推荐。

光触媒除醛?

有效。光触媒是一种具有紫外线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它们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从而分解各类有机污染物(例如醛类),亦可杀灭细菌。

随着新标准的完善与执行,相信车内空气质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文章的最后,愿疫情尽快过去,大家鼠年百毒不侵!

(图/文/摄:皆电 黄嘉威)

+1
相关标签:

用车百科

黄瓜

简介:科技男,摄手座。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