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之后,这个配置甚至比发动机、变速箱更重要?!

新车 发布于:2019-05-25 10:08:38

最近有传闻表示,起亚Imagine概念车将要量产了。

中控大屏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个车完全不感兴趣,毕竟电动概念车每次车展都一大堆,我都看麻木了。

正准备草草浏览一眼并点击右上角红色叉叉按钮之际,我发现

………

车载大屏幕

车载大屏幕

Imagine中控那里居然有21块屏幕,它们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依次排开,不知道Imagine的设计师(据说是起亚欧洲设计副总监GregoryGuillaume)是不是从这里获得了灵感:

车载大屏幕

这堆屏幕能实现什么具体功能我们暂时无法知晓,但光这个阵势就能吓到不少人。

不过话说回来,概念车夸张的设计往往因为各种(钱)原因不会出现在量产车型上,但拜腾就不一样了,量产车和概念车有着一样大的屏幕,开车更像在打PS4。

中控大屏幕

写到这里,估计很多人有话要说:

“屏幕太大会让司机分神!不安全!”

“我们要实体按键!不要屏幕!”

越来越大的屏幕让不少人反感,但回顾整个车载娱乐系统的发展,你会发现无论大屏幕多么让人讨厌,它始终会碾压实体按键成为主流。

中控“大”屏小历史 

在索尼还在玩discman的20世纪80年代,飞利浦就把抗震CD机放进了汽车中控面板,而CD机上那块单色屏幕可以说是车载屏幕的首秀。到了80年代末,丰田豪华轿车皇冠里面也有一块基于CD机的彩色显示屏。

车载大屏幕

有意思的是在1986年,别克Riviera还拥有一块支持触摸功能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屏,大概就是黑白gameboy那种效果。而到了90年代因为半导体水平比较落后,所以豪华车只能靠堆按钮来实现丰富的功能。

车载大屏幕

就拿俗称“虎头奔”的W140来说,哪怕是售价接近百万的顶配车型也没有一块像样的屏幕。

车载大屏幕

直到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大屏”浪潮席卷了整个手机市场,当然车企们也意识到这点,中控屏幕借势越做越大,还加入了电阻触摸屏。

车载大屏幕

为了不影响行车安全(当时车载屏幕反对派很多),不少豪华车聪明地把屏幕造成了可折叠设计,不用的时候缩进去,保持了内饰的整体性,用的时候才翻出来,相当别致。

车载大屏幕

车载大屏幕

到了2012年,特斯拉发布了Model S,其中控内嵌的17英寸巨屏引起了业界广泛的讨论,这当中不看好的人占绝大多数,但7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全进口的特斯拉,还是合资、自主品牌的车型似乎都在努力把屏幕越做越大,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消费者对中控大屏的接受程度变得更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车载大屏幕

4G/5G时代,大屏幕就是汽车连接互联网的入口

还记得2G时代,一台彩屏功能机已经能满足手机QQ、飞信这些基本需求,后来有了3G以及安卓系统,微信出现,手机屏幕也从最初主流的2.4英寸(Nokia N系列常见)变成了3.5/4.0英寸。到了现在4G普及,4.7英寸以下机型基本绝迹。

车载大屏幕

手机越来越多功能需要配上大屏才能保证体验,汽车同样如此。举个例子,前几年车机导航相当鸡肋,具体表现在界面简陋,输入法不好用,不能实时显示路况等等,而到现在随着车机性能变得更强,再加上不少车型支持4G网络,车载的高德、腾讯地图已经可以替代手机导航了。

车载大屏幕

除了导航之外,在线音乐、360度盲区等功能都需要大屏幕才能保证体验。功能越丰富,大家对车载大屏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就像之前智能手机刚推出时大家都嫌弃它续航时间短,但到现在谁也离不开微信、抖音、手机淘宝,而去用基本没功能的功能机了~

车载大屏幕

当然随着未来5G、自动驾驶技术普及,车机会更像一台平板电脑。不妨畅想一下3年之后,你坐上一台自动驾驶汽车,在中控大屏你可以和家人视频聊天、打开Word处理公司的文件,可以上大众点评订外卖、甚至还能和好友吃盘鸡,如果这时候中控屏幕还是鹌鹑那么小,试问又怎么保证体验呢?大胆说一句,自动驾驶普及之后,中控大屏甚至比三电系统更重要,毕竟你全程无需干预车辆的行驶,一个能提供娱乐、办公功能的大屏就能伴你一路。

用户与车机交互的界面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功能越来越多会让用户忘记“大屏烦恼”之外,用户与车机的交互界面也在发生变化。

首先是位置上的变化,以往我们触发一个功能(像音乐播放器切换歌曲)往往要戳中控位置的按键/屏幕,但现在你可以直接按多功能方向盘上面的按键,既然常用功能无需触屏操作,那中控屏幕再大也没人说它干扰驾驶了。

车载大屏幕
(一个多功能方向盘已经能完成常用功能的控制)

除了位置的改变之外,人与车机的交互方式也在改变,先前很多必须按按键、戳屏幕才能实现的操作现在都可以通过语音实现。

就拿小鹏G3的语音助手小P来说,我们通过「你好,小P」唤醒车机,然后说「我有点热」,车机就能把空调的温度降低,全程双手无需离开方向盘。既然常用功能可以通过语音实现,那中控物理按键自然就可以被大屏幕取代。

中控大屏
(ES8 NOMI语音助手)

至于准确率方面无需过多质疑,如果识别出错就应该好好练普通话了…毕竟笔者试过不少车的语音助手都明显比苹果Siri好用。

另外,像奥迪/宝马车机系统、阿里AliOS都支持手势互动,只是目前在功能丰富度、识别速度、准确率方面都不如语音控制,甚至在成本方面都不占优势(因为要用到不少传感器),笔者认为手势识别对于车机来说只是一个过度方案,未来还是会被语音控制取代。

车载大屏幕

除了功能、交互界面上的改变让我们慢慢接受车载大屏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呢?

审美在改变,简约内饰更讨好人眼

“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至繁归于至简),这一直以来都是苹果的设计理念,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苹果无论从产品设计,Apple Store,官网设计还是文案,化繁为简始终贯穿其中。

在苹果逐渐称霸手机市场之后,消费电子领域、汽车领域也在刮起一股简约风,就拿最新的Model 3为例,几乎所有功能都被整合进一块15英寸的中控屏幕上,整车内饰看起来更养眼之外还带来了更多储物空间。

车载大屏幕

车载大屏幕
(Model 3可操作的功能区域只有几个)

再看看吉利几何A,和之前吉利汽车的内饰相比明显要“简单”得多,而在比亚迪秦、秦Pro当中也能发现化繁为简这个大趋势。

车载大屏幕
(新:几何A;旧:帝豪GSe)

车载大屏幕
(新:秦Pro、旧:秦)

把不常用的功能、按钮直接整合进中控大屏,这估计是提升内饰简洁度最高效的方法了。

车载大屏虽好,但不能总跪舔

中控屏幕越做越大已经成为了不可抗逆的事,但从实际体验中,我也发现了几个相当不爽的地方。

首先是夜晚驾车,这些大屏在最低亮度下依然能闪瞎眼,如果能增添一个按钮一键熄屏就好了。(某些车可以熄屏,但要长按按钮很不科学…)

另外,大屏往往是指纹收集器,这里可以学学手机厂商,在盖板玻璃处新增一层疏油层。

车载大屏幕

最后可能有人会问,发生碰撞时,破碎的屏幕会划伤乘客吗?理论上不会,据了解这些中控屏幕的盖板都采用了不易碎玻璃材质(或者是碎了之后像挡风玻璃那样粘在一起),在设计、选材之初也要通过汽车内饰材料稳定性标准实施的碰撞测试,所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确实无需过多担心。

当然,如果后排中间乘客不系安全带,碰撞后头直接怂到中控屏幕那就另说了……

+1
相关标签:

用车体验

黄瓜

简介:科技男,摄手座。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