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皆电APP

威马M7除了搭载3颗激光雷达,还有什么值得关注?

在新四化的大背景下,可以清晰发现,创新力、智能化、差异化才是造车新势力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这年头要是没自动驾驶、智能交互等自身的核心亮点...

在新四化的大背景下,可以清晰发现,创新力、智能化、差异化才是造车新势力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这年头要是没自动驾驶、智能交互等自身的核心亮点,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电动车品牌,尤其是对于威马这样一个造车新势力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自建工厂、自产产品,并且践行交付承诺的造车新势力,威马算得上是较早走在了行业的前列。虽然近些年相比“蔚小理”声量稍显不足,但威马依旧在背后持续研发车型。不久前,威马汽车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威马M7正式发布,定位中大型车,其最大的亮点是搭载了3颗自主变焦高精超视激光雷达及多个摄像头,为日后的L4级别智能驾驶辅助做好了准备。

众所周知,车载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是自动驾驶技术中最重要的传感器之一,通过精准测量、快速识别并跟踪目标,有效避开障碍物,保证自动驾驶汽车行车安全。而它也是汽车从辅助驾驶提升到自动驾驶的必须配置之一,威马M7一出手就是配备3颗激光雷达,分别安装在在前风挡中央与车顶连接处,以及两侧前翼子板靠近A柱位置,绝对是大手笔了。

作为全球首辆安装3颗激光雷达设备的量产车,从最基本的自动跟车、车道保持、自主泊车,到进阶特定场景下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比如威马M7在城市道路下行驶,遇上拥堵路段排队跟车情况下,雷达帧率可从10Hz瞬间提升到20Hz,提前察觉变化,迅速完成跟车,防止加塞和避免剐蹭。

此外,威马M7的视觉传感器系统,则由7颗8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以及4个环视摄像头构成。指向车体正前方执行远视任务的高清摄像头,最远探测距离超过600米。同时,威马M7拥有接近4K级像素成像能力,能够精准识别行人、车辆、交通标识,及桩桶等不规则物体。可以说,在智能驾驶硬件方面,威马汽车依托M7全面领先于“蔚小理”。

通过视觉传感器系统与激光雷达相融合,威马M7在交由系统智能驾驶时,可通过丰富的传感器阵列,实时构建车辆周围环境,少数盲区则交给环绕车体布置的毫米波雷达以及超声波补盲雷达来填补。毫无疑问,在威马M7身上最想突出的智能化标签,是名副其实。

开头已经提到,对于一辆智能汽车来说,没有差异化的智能用车体验是很难讨喜消费者的。作为一款面向未来的智能座驾,智能驾驶以外的智能体验有什么?在威马看来,是需要打造具有情感、具备便捷性的人机交互,让用户置身在一个真正的全场景智能移动空间。

落实在威马M7身上,其实现“全硬件”交互能力,通过UWB超宽带通信技术实现全车360°感知、定位用户,通过可自定义的迎宾式灯语、欢迎语向用户“问候”。同时,威马M7还可进行用户意图的预判,当识别到用户有开启后备箱的需求时,就会自动为用户开启后备箱尾门等。还有,在车外麦克风的加持下,威马M7还支持车外语音控车,用户只需发出简单的指令就可实现对车窗、门锁、后视镜等部件控制。以上种种,不就是智能驾驶以外,智能生活的另一种新方式吗?

不仅如此,威马M7还首次采用了威马自主研发的i-Surf点阵屏设计,为副驾驶的交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情感载体,除可以显示车辆信息之外,还可以展现用户自定义的动画、小游戏等更加趣味化的内容。而i-Surf点阵屏配合氛围灯、i-Rota超级旋钮等场景变换,也让智能座舱更具情感温度。

第一眼看见威马M7的外观设计,并没有什么好感,虽然说美丑都是很主观的,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威马M7车顶的雷达设计有点突兀,用我自己的语言来说就是“成也雷达败也雷达”。设计简单粗暴,像是挖了孔之后直接装上去似的。

如果抛开车顶雷达的设计,威马M7沿用了Maven概念车的设计,整体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前后灯组都拥有灯语功能,非常具有辨识度。而车身侧面,威马M7亦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双色车身,加之车顶弧线造型,到车尾呈现出一个大溜背,看起来也极像一辆轿跑车。

相比起外观,威马M7的内饰设计是值得表扬的,极简设计理念的座舱空间,呈现出流畅的线条;而更少的物理按键,简化操作的同时,也降低视觉负担,配有i-Rota多功能旋钮和中控双联屏,配合氛围灯组的灯语变换,也满足不同用户对驾驶乘坐的体验需求。

从威马EX5到威马W6,再到现在的威马M7,可以看出威马的产品在智能化上更加下本、更加成熟。而且,无论是搭载3颗激光雷达,还是4枚Orin-X芯片的采用,威马M7的智能驾驶和智能配置都十分领先,论其智能化的表现评分,我认为在目前已经是拉满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部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