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动驾驶为导向持续创新:2020广州车展对话小鹏汽车

行业 发布于:2020-11-21 22:07:35

采访对象: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 何小鹏

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 何小鹏

记者:我问一个问题,今天很多读者们关心一个问题,我们从G3到P7到今天的鹏翼门,我们的产品形态变化和定位都比较大,我想知道小鹏对于自己未来的产品定义是一个什么样的路径?包括新车的决策。

何小鹏:我觉得我们有几个特点和其他车型不太一样。第一个,我不太关注按照平台特性走。为什么这样说?我觉得平台的好处在于可规模、成本低、可复用,我们在部分的部件体系里面复用会做得很多,但是如果被平台束缚到,它的变化速度慢,很容易就会说因为我要平台复用,所以导致创新的变化慢,这是我们第一步做的。第二个,我们内部有一个说法,我们尽量不做小定位。小定位就是在一个时间段有一群用户有这样一个需求做出这样一款车,我们觉得如果小定位符合我们未来的战略我们就愿意做,如果它会走一些弯路,虽然短期会有一定的量,换一个角度,我们更愿意在科技、在智能、在创新上面尽量走出一条直线。所以我们在车的领域的很多思考逻辑和别人不太一致。第三个,我们想主力的销售价格在15—30万以内,这是我们一直说的事情,就是做中高端、做国潮。这样一群客户他们有购买力,且需要在这个购买力里面获得更好的功能、性能、能力的组合,这是小鹏去不断探索的。包括飞行汽车你可以看到,我们是蛮科技树的一种逻辑,软硬件我们都会有很多科技树会往下走,在这些科技树的组合下,我们会组合出在这个时间点最适合的车型和车的平台的大小,而不是完完全全根据定位去走,所以我们是一个蛮特别的逻辑去考虑我们未来的车,可能在未来的4年里面你会看到小鹏有几款超出大家想象的新玩意儿出来,我们期待。

记者:今天推出激光雷达,小鹏是什么时候打算用激光雷达以及下一代激光雷达和芯片的阐述能能透露一下吗?

何小鹏:我们明年出的车带激光雷达是肯定的,去年上半年就已经在做很多这一块研究,所以基本上都要往前回溯差不多2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把这个事情落地,尤其是要做大量的研发工作。我们跟传统做第四代自动辅助驾驶的或者他们叫无人驾驶的公司不太一样,他们是用激光雷达为核心画激光雷达的高精地图,我们不一样,我们是用视觉为核心,以视觉高精地图为核心。因为我们觉得从趋势来看,全球所有的路、交通灯、法规都是以人的眼睛等等角度来看一个世界去开车的,我们认为这是最有效率、最接近真人且最便宜的,且又能够加上激光雷达组合能够把安全做好的事情。说实话,在最开始几年里面我们会把安全的因数放在非常非常非常重的角度,宁愿我硬件冗余、宁愿软件冗余,也要把安全做好。

记者:我们在语音包括自动驾驶研发上的投入还是蛮大的,我们有没有短期会增加软件营业收入的占比?您认为它是不是目前影响我们整车毛利率的一个影响因素?

何小鹏:小鹏将来会在硬件以及跟软件相关的运营上面有很多收入。今年大家看了 XPILOT 独立收费只是一个开始。实际上我认为智能音乐座舱也是,我们更核心地认为,要让软件和硬件组合起来收费,因为完全用软件收费,我认为难度是很高,但是你把它组合在一起,比如自动辅助驾驶你看起来我们收软件钱,实际上它有很多硬件组合的逻辑。我们软件+硬件如果一次性付是3万,如果分开付是4.6万,智能音乐座舱1.8万,明后年大家会看到我们在这条的探索会越来越多,包括今天小鹏的财务报表里面还没有把软件放得很多,在明后年这个我们会看得越来越明显。

小鹏P7上市

记者:刚才提到小鹏这一款车我觉得蛮激动的,刚才你又提到激光雷达,我们都知道明年可能会基于小鹏G3的平台做一款比P7更小的车,那一款车的价格会是怎么样的?你也提到主流价位是15—30万,这一款车明年量产到底是一款怎样价位的车?

何小鹏:我相信最后价格出来的时候大家会知道详细情况,在这里我讲一个宏观的点,第一个,我们的平台不会延用,所以下一款车的平台和G3的平台有非常大的差别。第二点,明年是一款我们认为叫A+级的轿车,从我角度来看,如果要对比特斯拉的话,我觉得有点像特斯拉的Model S和Model 3这样的一种变革。我相信明年的车会有更大量的潜在的消费客户群。其实这款车有挺多创新的,明年会跟大家再分享,激光雷达是其中的之一。  

小鹏P7上市    

记者:其实并不是G3的平台?

何小鹏:我们跳跃得很厉害。

记者:基础还是吗?因为之前财报有写过,基础还是G3吗?

何小鹏:如果你认为G3那个平台假设是我们的第二代A级车平台,我们这款车可以认为是2.5代。

记者:P7的鹏翼门版本你预期会占P7的销量多少?有没有预期的比例?因为现在P7也在往上涨。

何小鹏:说实话我们内部分歧很多。我最开始在车领域,大家只有我是小学生,我在不断学习,我有一些判断错了,我也有很多直觉是对的。比如我一直觉得高续航是卖得最多的,就是最高的续航,大家都认为低续航才卖得多,最后我完胜;我认为带自动驾驶的会卖得很多,他们认为不会那么多,我也完胜。从鹏翼门角度,我们的内部有两种,一种觉得40万以上可能非常极客会买,我认为也不少。我觉得等明年的交付数据大家会看到,我自己还是挺有信心,会有挺多人喜欢。

记者:之前有传闻说这个鹏翼门会是一个限量版,因为我朋友想要绿色的。

何小鹏:不是一个限量版,但是它产能的爬坡刚开始会比较慢,所以我们会努力把这个产能爬坡好。鹏翼门我以前有一台i8,我买了几天后来把它卖了,就是因为我在一个车位永远下不来,每次停车我说有没有两个空的车位放在一起的?他说这里一个、那里一个,我说我一个车位下不来车,我觉得是挺痛苦的一个事情,鹏翼门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光酷,而且在很窄的空间也能够很方便地使用,这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

记者:今天也看到很多年前的自研体系有一些成果在不断落地,Q3财报也有一个明确的信号说未来要投入自研,大家都在投入自研的话,这个你觉得要多长时间?

何小鹏:第一,我觉得大家的方向是趋同的,代表小鹏最早说了这个事情,现在大家全认同。单位有很多的都是是硬工夫,真正要做好,从有想法到组团队到能够研发到能够研发得好,我觉得以我的经验,可能他们还有两年到三年,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做这个事情,因为想做好全栈,当然全栈的逻辑会越做越深,从小鹏的角度来看,我们最早有这个想法,我们已经有做出来,很快会OTA的情况下,将来第一我们会把它做好,第二我们会把它技术做深度,第三我们会把这个技术带到全球去,全球化的思考逻辑和中国化的思考逻辑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我相信我们在智能化上会引领中国所有汽车的逻辑。在最开始很多人都说智能汽车不用自研,靠集成,智能汽车核心不是在运营、OTA、服务、软件受润、迭代、数据的驱动,现在慢慢很多人开始来思考这个事情,我觉得有一部分车企会慢慢地行动,但是我觉得这个行动需要一个合适的基因,需要足够大的团队。我们在智能化的研发人员接近一千人,我相信绝大部分公司还是还是停留在自研团队可能一百号人左右的团队,所以我觉得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追上。

记者:其实财报已经传起来了,为什么Q3的研发投入会多那么多?刚才你提到智能研发人员接近一千人,我记得好像以前是几百,这个是不是短时间内才有的?

何小鹏:没有。我们有智能座舱、有自动驾驶,帮助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相关的做智能化的硬件还有一些人,原来这些电子电器我们全部都会自己做,包括下一代的域控制器全部都是自己要研发,没有这一块的硬件的工程师,说白了,我们做软件也很难。为什么我一直跟互联网圈的朋友们说,如果你们仅仅做一个软件我觉得很难,因为它需要底层有很多硬件的架构体系支持,而且硬件和软件结合在一起之后,又需要整车的很多硬件架构体系去结合,所以你会发现越做越深,越做越像一个车厂。我在2013年有想法,2014年去投这样一家企业的时候,我就很坚定地说,一定要软硬一体,像苹果一样的东西,才有可能最终有效率和有壁垒,如果想用集成的方式是很难的。

小鹏P7上市

记者:小鹏有芯片的规划吗?

何小鹏:我们现在和英伟达合作得非常好,我相信将来在这上面会有我们的思考,如何能够把握好整个平衡度的问题。

记者:跟海外相关的,像蔚来下半年会有欧洲的计划,我们有没有计划有更新的投入?

何小鹏:在明年某些时候我们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计划可能跟蔚来差不多。因为小鹏在2014到2017年的发展速度不是很快,2017年在努力往前追,但是在国际的速度我们可能会跟蔚来会接近。

记者:刚才你提到我们的研发团队有一千多人。

何小鹏:不是,我讲智能化研发团队接近一千人,我要把术语讲清晰。

记者:看来小鹏是一个研发性的团队,而且还是蛮顺利,能不能分享一下管理研发性团队组织架构上需要什么样的机制?你是怎么搭建的?

记者:和其他的两家一不一样?

何小鹏:李想他有CTO,你觉得需要这样一个CTO吗?

目前我们没有需要这样一个CTO的角色,我觉得需要有人在战略、产品、技术上三种架构式的合体,我觉得有的话那就是我。因为我们以前管研发团队就是两三千人的规模,整个UC当时4000人,阿里文娱1万人,我并不觉得管一个2000人的研发团队是一个挑战,我觉得没有什么挑战,我们把目标确定,把不同的中心和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小组的岗位和边界确定好,然后把用好的项目组织方式把它的业务能够拉起来,节奏能够拉齐,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好。我觉得一家企业特别是一家科技创造的企业,我个人认为我们可能拥有技术线的老大和专家,但是真正意义的CTO应该是产品、战略和技术的整合,才有人做的是完全不一样,否则为了技术而技术,会出现一些挑战,我觉得不同公司组织不一样。

汽车之家:我们之前刚做了一期论道,很多问题也问到了,这一次想接着前面老师问的海外市场的问题,刚才您提到我们明年也会像蔚来一样有一些出海的计划,但是我看到像特斯拉及其他本土品牌也会在2021年在欧洲市场推出很多市场,我想问的是,2021会不会在中国市场、欧洲市场都是一个竞争的大年?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何小鹏:我觉得不是。2020、2021和2022年这3年都是元年的第一个阶段,更多的钱、更多的人、更多的研发和创新,应该是厚积薄发的阶段。包括我们走入到欧洲、走入到更多的国家和州,我们在当地要重走中国的很多基础道路,当地的组织建设、销售体系、售后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产品调整。我觉得比较好的是,现在特斯拉越来越接近小鹏的售价体系,因为它在不断地降价,所以这样一个价格体系我认为可以把车做得既智能,又能做最好的、最舒服的价格体系。当然,在一段时间内你会觉得它的竞争很激烈,但是我认为前面拥有竞争力,后面有竞争会舒服很多。在未来的2年加上今年我觉得都是在做基础的事情。另外,做好欧洲、做好更多的国家,产品要做很多的挑战。如果我没说错,中国每年大概有一百万出口的车卖到全球,其中有相当比是商用车,另外乘用车有相当比例是卖给当地的TO B或者中低端,就是出去的车很少卖给TO C的中高端,没有。我觉得我们要出去,要把品牌做成高端的品牌、有智能化的品牌,我们要做很多的工作。这些事情明后年小鹏要做非常多的挑战,而且我们也要把品质做得更好、我们要把安全系数做得更好,这也是我们在未来两年里面要做很多产品优化的的事情。

记者:国内竞争也比较激烈,为什么新势力一定要出去呢?

 何小鹏:我认为今天的竞争或者今天的创业者定要思考一个问题,你想走得稳,又想走得快,是没有可能性。走得稳就是走得慢,因为以稳为先。今天的创业者,我想说的是,举2个例子,6年前的头条和字节人数大概只有今天的1/50,收入可能只有今天的1/70,这是我乱说,数据大概是这样,4年前的特斯拉只有今天销量人数的1/10。我想说的是,今天的创业跟全球化竞争,想走的稳的基础上再走得快没有现实。首先是跑得够快,其次在跑得够快中间努力能够稳、能够平衡,就是快跑中平衡,就是小鹏下一步关注的。

记者:小鹏总对今年小鹏的表现打几分?明年您认为小鹏首要的几个任务有哪些?

何小鹏:我觉得今年我们可以打8分,我们会快跑。说实话,我觉得有一些快跑的节奏还是可以更优化的地方。我觉得明年最重要的是,从我们角度来看,很多重要的事情,把组织变得更强大,我觉得组织和体系永远是快跑的基础,这是第一要素。第二个,把品牌做得更好,把整个渠道和市场体系做得更好,把整个品质和安全做得更好,把整个服务差异化做出来,把整个智能化的能力真正意义地体现出来,这些都是我们明年要做的事情。明年我们还会做很多,包括把国际化的基础打得更好。实际在我的内部一张图的这个逻辑里面,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人展开我们的图谱会觉得小鹏会做很多的事情,说实话我觉得是,但是我相信这些沉淀,就像P7是3年前开始做的,我觉得在未来你会看到带来更多、更极致、更有探索的产品和科技的组合,带来从中国甚至更多国家不一样的变革,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记者:2020年很多行业领先巨头除了在智能化和软件方面的积累之外,他们很看重在电力驱动以及基础电池材料的一些布局,感觉小鹏的基因都是软件,我们在硬件方面是怎么思考的?您怎么看待对行业的冲击?

何小鹏:我觉得有一些公司的布局做得不错,但是也有一些公司的布局我觉得只是以供应链安全角度来做的事情。以今天我们的规模和我们在行业中间的地位,我个人认为我们在一段时间是能够比较好地驾驭,但是当我们再过一段时间规模做得更大的时间,我们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核心是把握好节奏,有一天我们也会做很多这方面的一些事情。

记者:前两天李想也说了,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计划,未来400千瓦快充可能会成为他口中所谓第二代电动技术,这个周期可能5到10年,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第二,今年我们也说了会量产激光雷达,未来针对第二代电动汽车的品牌竞争,您有什么想法?

何小鹏:因为李想没做过纯电动汽车,李想要做第一代纯电动汽车,他认为他的第一代纯电动汽车就需要做到这个能力。在我们的科技投入里面,我觉得这是其中的一个功能点,但不是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功能点,他肯定被我们覆盖。实际上专注在一个方向,关注在技术图谱科技树的点亮我觉得非常地重要,如何更高速、更安全地快充是我们非常非常重视的一个方向。

记者:今年我特别关注小鹏的语音和NGP两个功能,也体验过,它的能够感觉到小鹏自研带来的非常大面积的爆发。两个问题,第一,小鹏的自研能力是小鹏从最初就做好的一个决策,还是说在小鹏发展道路上做的?

何小鹏:一开始。

记者:第二个问题,因为语音带给我一个冲击我感觉挺明显的,后续小鹏在自研这一块有没有让大家更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者玩法?

何小鹏:当然。我们在1024就给出来一些,我觉得那已经够有亮点了,等我们明年、后年会出更多的有趣的科技。真的是觉得最晚到2024或者2025整个汽车的科技树会跟今天有翻天覆地的变革,我觉得绝大部分车企、合作伙伴都没有看到这一点,大部分还是以电池、续航、安全、供应链的方式去思考这个逻辑。因为我们站在最前沿的科研,我们今天带给大家看到的技术和产品是我们两到三年前就已经想的事情,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的研发团队有1万人,我相信肯定在不远的将来会到达,在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么大一个团队做全自研体系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个性化或者差异化的能力出来。

记者:10分你打8分,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您认为目前小鹏接下来有什么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第二您刚才提到了3.0,小鹏会不会在核心的电池和核心的电机甚至在电动机这一块会不会实现投资计划?因为你很出乎意料在外面投了一个工厂,很关心小鹏会不会在智能这一块向更硬件的领域?

何小鹏:我们有很多今年没做好的地方,所以刚才我说明年我们要做的事情都是我觉得今年做得不好的事情或者要增强的事情。我始终认为,软硬件是一个螺旋迭代的过程。现在我们解决硬件的核心还是解决集成、品质、安全,但是逐步你会发现我们开始创新,比如以自动驾驶为导向的电气、嵌入式大屏等硬件方面的创新,以智能音乐座舱方面的音乐、音响、控制器相关的创新。所以,后面我们很多的软件和服务的创新都围绕在跟硬件的大创新,先是小创新,到慢慢大创新,围绕这个环去做。我认为要软硬件螺旋创新。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在最开始2015年去招聘自动驾驶,2017年开始加大招聘,我都跟他们说,我说10年后自动辅助驾驶团队不是什么牛逼的团队,就在2030左右。因为我说10年前大数据团队、云计算团队都觉得牛逼,今天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很基础的团队,一个大的公司里面的基础的技术部门,只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你走得早,所以你觉得高精尖。你看最近总理都说要注意农民工和程序员的年底工资结算,在20年前程序员是牛逼的行业,现在总理已经这样说了,让我们也很痛苦,我当年就是程序员出来的。我想说的一个逻辑是,如果认真想把软件做好,一定要把自己的硬件做好,这是我反复在强调的。所以在硬件的创新我将来会不断加码,因为硬件的创新,从我过去来看我更擅长软件创新,但是我们团队越大会越来越往硬件创新走,包括我们广州的智能工厂做出来,到时候欢迎大家去看,会发现我们的工厂也会有一个当大的迭代跳跃,这是我们的目标。将来我们还可能会有更多的工厂的体系,因为我们对于销量产能的期望在未来会有非常多的变革,所以工厂也要伴随着我们在品质、安全、更高效率,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因为我们后面的车会有挺多新的技术的组合,这些新的技术有新的不一样的要求。

小鹏P7上市    

记者:从最近大家的财报表现来看,好像都比较谨慎,现金储备基本上都不超过200亿人民币,小鹏在接下来怎么扩张?有没有遵循战略的路线原则?

何小鹏:从长期来看,一个科技的汽车企业应该是一个在科技领域很高毛利的企业。从短中期来看,我们只要走这条路,但怎么追求马上获得,我实际上一直都认为,短期有太高的毛利是错误的。我走我的科技道路、走我的定位,我觉得行业里面更多是用一个成熟的体系去思考,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走我的特别的道路。

记者:特斯拉算是科技光环比较大的一个企业,他的毛利率达到了27.7%。

何小鹏:特斯拉已经做了17年,特斯拉最开始是以豪华车去做的,所以完全是两种类型。

记者:在您的规划当中,小鹏的毛利率最高上限是多少?

何小鹏:等我们将来做到了我再跟你说。

(图/文/摄:皆电 宗泽)

+1

宗泽

简介:凛冬...啊不,燃油车禁售将至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