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第一位院士

行业 发布于:2022-02-21 11:05:03

想想看,三百年前的人类,如果看到今天的人类可以飞行、可以远距离沟通、可以使用网路、可以马上找到世界各地的资讯,他们一定会说,这是魔法。

如果我能够发明更先进的科技,不就像是在变魔法吗?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一次演讲中如此说道。

2月9日,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公布2022年新晋入选的院士名单,宇宙网红埃隆·马斯克位列其中。

院士?意味着什么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成立于1964年12月,比中国工程院还要早30年。如今NAE已是美国工程学界的最高学术团体,工程学的三大奖项(拉斯奖、哥登奖、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均由NAE评选,入选NAE院士则是美国工程行业的最高荣誉之一。

NAE意在鼓励并表彰那些『在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包括『在适当情况下对工程文献做出重大贡献』以及『在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在传统的工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制定/实施创新的工程教育方法』的人。

而马斯克的入选理由是:作为SpaceX的CEO,马斯克在可循环利用的运载火箭和可持续运输和能源系统的设计、工程、制造和运营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作为这颗星球上最大的网红,马斯克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是消费者眼中的混不吝,投资人眼中的摇钱树,极客们眼中的超级英雄。

但是没人想到,他会是一位院士。

对此,马斯克在社交网络表示感谢:我一直把自己描述为一名工程师,这是我从小一直在做的事。

马斯克凭什么是院士?

在我们认知中,中国工程院属于国家机构,院士以科研为主,名单内几乎都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国企中的研究人员,要求候选人『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

但NAE不同。它是一家私立科研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仅考察学术水平,还包括推动科技发展的影响力。涉猎范围更加宽泛,它会根据候选人对工程研究、实践、教育的贡献、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开发/实施工程教育的创新方法、为重大工程提供工程领导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

这意味着,NAE院士也可以是商业领袖。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亚马逊创始人兼CEO贝佐斯、微软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等人,都曾出现在历届NAE院士名单中,几乎囊括了全球最强的科技大脑。

在NAE看来,纯粹的科研人员,可能在技术领域造诣很深,但对产品和市场的理解存在不足;而优秀的商业领袖,更擅长解决融合性复杂问题,因为他们的视野不仅有技术,还会考虑整个社会与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以NAE为代表的机构,对工程师群体的重视和技术型企业家的鼓励,大大刺激了过去50年来美国科技公司的崛起和发展。

因此,马斯克入选NAE院士,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次不聊Tesla,聊SpaceX

大部分人知道马斯克,还是因为特斯拉。但这一次让马斯克斩获殊荣的,并不是特斯拉,而是SpaceX。

SpaceX全称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由马斯克于2002年创办,目标是降低太空运输成本,最终实现火星殖民。

上个世纪太空竞赛落幕后,劳民伤财的航空航天不再是国家技术发展的重心,相关产业也被打入冷宫。

在SpaceX崛起之前,美国的商业航天市场几乎都被The Boeing Company和Lockheed Martin、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等老牌航空巨头把持着,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联手控制火箭发射价格,不仅让美国航天产业止步不前,还让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背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以至于,NASA不得不投靠老冤家俄罗斯,通过购买『联盟号宇宙飞船』的船票,才能向太空输送人员和物资。而俄罗斯也趁机揩了一把油,一张『联盟号宇宙飞船』的船票,从2007年的2180万美元涨到2018年已达8110万美元。

美国可谓苦火箭已久。

为了降低航天研究成本,航天人士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包括可回收火箭、可回收宇宙飞船。但因为技术原因,在SpaceX之前,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SpaceX的成功,恰是因为它的反常规——

SpaceX并没有像其它航天公司一样,不惜成本地埋头研发高精尖技术,而是聚焦在供应链效率、技术策略实用、扁平化管理结构等方面。

在马斯克看来,与其寄希望还在实验室里孵化的新科技,不如选择相对成熟但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因此SpaceX采用了大量来自阿波罗时期的技术。一个典型的例子,猎鹰1号火箭没有采用业内常用的航天级计算机,而是采用了普通ATM机上的电脑,成本直接从100万美元减少到5000美元。

其次,SpaceX没有通过分包商来设计和制造核心系统,而是交给自己的技术团队负责,诸多零部件都是由自己生产。不仅能够大大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将火箭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以批量生产降低分摊的设计费用并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一项庞大的人才密集型产业,航天工程集结了全球最顶尖的科技人才,因此人力成本和沟通成本不容小觑。但马斯克一改传统公司的超大型团队协同工作模式,自己身兼CEO与CTO,让多名副总裁分别负责相关技术或业务领域工作,大幅提升工作流效率。

也就是说,SpaceX并没有在技术攻坚的路上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将主流商业领域的诸多成功方法,引入了航天领域。从而快速打破传统航天巨头的垄断,拿到更多的订单,再反哺研发,形成正向循环。

这恰好与NAE院士的评选标准不谋而合——将科研能力与商业头脑融合,更好地促进科技发展。

2008年,SpaceX发射全球首个由私人投资的轨道级液体燃料火箭猎鹰1号;2009年,SpaceX成功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将商业卫星运送至轨道;2010年,将飞船送入低地球轨道并回收;2012年,开始使用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2015年,猎鹰9号运载火箭回收着陆,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回收轨道级运载火箭;成立20年后的今天,SpaceX已具备发射、陆地回收、海上回收、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能力,能够让火箭第一级重复使用多达7次。

当老牌航天巨头的单次火箭发射成本还维持在2亿美元时,SpaceX的火箭发射费用已降至6000万美元/次。

从这个意义上说,SpaceX以一己之力推动人类航天产业进入了新阶段。

没有马斯克,可能就没有SpaceX

关于火箭,马斯克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马斯克最早就读于加拿大皇后大学,大学期间,马斯克拿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奖学金,随后就转校去美国,顺便拿到经济学和物理学的双学士学位。后来继续拿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该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博连读的资格。

但就在入学几天后,他看到新闻Netscape公司上市当天股价翻了五倍。于是他打电话给导师,说这研究生不读也罢,他要去硅谷闯荡。

然后,就有了Zip2、X.com(PayPal前身)的创业故事。

拿到互联网的第一桶金之后,马斯克突发奇想,想买一枚火箭玩玩。

他就和朋友跑去俄罗斯买火箭,喝了几天酒、准备下单了,没想到付款时俄罗斯人开始敲竹杠。马斯克一气之下就不买了,转身找到几个朋友,说要不咱们自己造火箭吧。于是,马斯克利用自己的人脉,到处游说,拉了一帮天才入伙。就这样,SpaceX公司成立了。

SpaceX成立之初,马斯克只能边做边学。他用了几个月时间专心研究航天工业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启蒙知识大都来自教科书。凭借非凡的专注力和天才的头脑,马斯克快速通过书本树立知识框架。

在SpaceX聘请了一个又一个的天才之后,马斯克开始向同事们学习。他会在工厂里随便抓一个工程师,然后开始追问他有关阀门或材料的问题。不停地提问,直到弄明白一个问题为止。这些员工开始都以为马斯克在检查他们的工作能力,但后来才发现他在试图学习。

尽管马斯克并非航空航天专业,但在经营SpaceX短短几年后,他凭借极强的自学能力,成为了一名业界公认的航天专家。在《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书中,作者Ashlee Vance进行大量调研、采访后,对马斯克给出了一个评价『很少有技术公司的CEO,专业程度能达到马斯克那样的水准』。

硅谷传奇的故事中,主角往往是一对黄金搭档:一个对市场有超强洞察力的商业奇才,另一个是精通技术的天才极客,譬如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

而马斯克,一人分饰两个角色。他既是CEO,也是CTO;他既是老板,也是一名工程师。

为什么马斯克执着于SpaceX?

马斯克曾经说过:如果只是为了增加身家,他不会选择创办SpaceX或是投资Tesla,而会去做金融业、石油业。

27岁时,马斯克就收获2200万美元资产。换做其他人,十有八九会买个农场,然后天天躺在草丛里晒着太阳数牛羊,剩下的钱放在银行里投资。

但马斯克选择了继续折腾,不仅投入大量的心血,牺牲个人享乐的时间,还意味着要放弃本已安乐的人生去面对变幻莫测的风险。低谷时,马斯克都要通过抵押房产来维持SpaceX的运营,差点就要带着老婆、孩子睡地下室了。

为什么马斯克这么执着于SpaceX呢?

因为SpaceX的太空旅行,能够帮助马斯克实现最终的梦想——火星移民。

在马斯克的回忆中:人们常会问我长大要做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后来我想,搞发明应该会很酷吧,因为《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CBE曾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

而且马斯克对世界的认知也和大家不一样,他一直有种存在式的危机感,一直想找出生命的意义何在、万物存在的目的,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有办法让知识愈来愈进步,让人类意识的规模与范畴日益扩展,那么才更有能力去提出正确的问题,得到更多的启迪。

人类为自身的文明成就感到骄傲,然而从宇宙的视角来看,我们存在的全部辉煌历史和人间一切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在一颗微不足道的“暗淡蓝点”上演绎而已。地球如此渺小脆弱,只是在广袤宇宙中漂浮的一粒微尘。

全球变暖、核战争、变异的流行病毒…种种灾难性的事件,都可能把这个暗淡的蓝点从太空中抹去,让人类难逃灭亡的厄运。

年少时,马斯克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是Douglas Adams的《银河系漫游指南》,小说的主题就是人类的存在危机,而马斯克也试图在宇宙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抱着最悲观的态度,做最积极的事情。这就是马斯克。

截至目前,马斯克担任CEO、创始人或重要管理者的企业共有7家,分别是特斯拉(电动汽车)、SpaceX(火箭发射与回收)、The Boring Company(基础设施和隧道建设)、Hyperloop(超级高铁)、OpenAI(人工智能)、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生命未来研究)、Neuralink(大脑芯片)。

短短的十余年间,马斯克所率领的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在一波三折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恰好是他的价值观、思维习惯、性格和能力的综合因素。

最后一个彩蛋

有多少人喜欢马斯克,就有多少人讨厌马斯克。

但无论你多么讨厌他,也不能否认: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马斯克,一定会无聊很多。正是马斯克的疯狂,再次让我们相信人类可以改变世界、技术可以改变生活。

马斯克目前育有六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名字叫做「X Æ A-Xii」。马斯克表示:这个孩子没有性别,想等孩子长大后再自己判断。

是的,马斯克就是这么神奇的一个人。

(图/文/摄:皆电 唐科)

+1

唐科

简介:不喜欢汽车的摄影师不是好铲屎官,喵!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