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为什么没有回头客?

行业 发布于:2022-03-01 12:23:07

限量,有时意味着稀缺性,令收藏家们垂涎;但对电动车主来说,限量似乎成了一种“讽刺”,因为它无限近似于被抛弃。

2月14日,欧拉向经销商发出通知,要求撤除旗下黑猫、白猫的宣传物料及展车,从2月15日起停止接收欧拉黑猫和白猫的订单。

收到爆料后,我们致电给广州欧拉经销商,对方明确表示:“目前店内已经没有现车,厂家也不接受预订,全国都不卖了。”

欧拉车主群一片哗然,有车主尴尬感叹“车还没拿到手,就成了绝版”。

还有车主向媒体透露,去年10月订车,当时销售承诺4个月提车,但是过完春节后再咨询4S店,答复变成继续延期。以此类推,今年停售前预定的车主,可能到等到今年下半年才能排期生产。

还没有拿到车,就陷入了售后存疑、保值率骤降等问题,欧拉黑猫、白猫车主既沮丧又愤怒。

迫于车主舆论压力,欧拉CEO董玉东通过公开信澄清: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欧拉旗下的黑猫、白猫两款车型已经停止接单,但没有停产,会消化目前2万台已预订订单。

暂停接单的原因,是相关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单台亏损超过万元。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欧拉表示会保证黑猫、白猫的售后服务。

不出意外的话,这只是一个官方的安抚声明而已。通常来说,车型停售,基本就意味车企进入“消化订单-然后停产”的流程。

黑猫、白猫如果停产,已出售车型的售后保障、维护成本都会提高,保值率也会大幅降低,而问题都需要车主来承担。

无独有偶,华为也做过这种事

上市不久就突然停售,欧拉并不是个例。

两个多月之前,华为智选SF5的车主群也曝出“华为智选SF5停售”的消息,华为线下门店已下架华为智选SF5车型,取而代之的是AITO的首款车型问界M5。

彼时,距离华为智选SF5正式上市才半年多时间,大部分车主都还没有提车。准车主们也带着愤怒对华为吐槽,甚至组织维权,认为自己被割了韭菜。

对此状况,华为与赛力斯作出回应,表示车型并没有停产,之后会安排专人协助交付。但后来,我们就没有听到过什么华为智选SF5的消息了。

尽管厂商给出了解释,却无法忽视此类行为带给消费者的伤害。

曾经风光无限的黑猫白猫

2018年,欧拉汽车成立,作为长城汽车旗下的新能源独立品牌,负责探索新能源市场的布局。这一年,欧拉推出了iQ与R1两款车型。

2020年,欧拉高层换帅,改变产品策略,将目标锁定在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开启猫系列产品线。同年7月,相继推出白猫、黑猫新车,其实也就是原欧拉R2、R1的更名上市。

尝到了细分市场的甜头后,欧拉猫系列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推出好猫、朋克猫、闪电猫、芭蕾猫以及海外版樱桃猫,价格也是一个比一个高昂。

到2021年,欧拉丰收,全年销售总量达到了135028台,销量同比增加140%。这一年,黑猫销量69018辆,占比51.11%;白猫销量19026辆,占比14.09%。

看成绩,黑猫、白猫的销量可圈可点,那为什么突然停售了呢?

为什么突然停售了呢?

欧拉官方最初的解释是:由于芯片短缺、零配件供应无法保证生产等诸多原因,导致黑白猫车型订单积压较多,客户购车周期过长,影响客户体验,为避免给信任欧拉车型的车主带来更多的不良购车感受,厂家将协调内部资源以便更快满足现有订单排产计划,保证现有订车客户提车速度及购车利益。

这些理由当然不足以服众。

根本原因还是黑猫、白猫不挣钱了,卖一台亏一台。

而不挣钱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补贴。

今年的新能源车补贴在去年基础上退坡30%。其中,续航300~400公里的纯电车补贴下降到9100元;400公里以上的纯电车补贴下降到1.26万元。

黑猫、白猫的长续航版本车型续航分别为401/405公里,低续航版车型续航分别为301/305公里,几乎就是依据此前的补贴标准而打造的车型,一旦补贴退坡,自然受到致命打击。

其次是芯片和电池。

芯片短缺问题,已经波及整个电子消费行业,而主打智能化的电动车,也难逃芯片危机。芯片荒已经造成全球近300万辆汽车减产,部分车企为了缩紧芯片需求,已经采用了减配或是未来补装的策略。

电池原料也涨个没停。截至今年1月,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已突破30万元/吨,而去年9月的报价还不到9.5万元/吨。除了电池级碳酸锂,锂辉石、氢氧化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价格也较2021年初上涨了489%、347%、168%和104%。

然后是细分市场的挤压。

停售前,欧拉黑猫售价6.98~8.48万元,白猫售价7.18~8.88万元。

而七万之内,有车已经杀疯了,它就是五菱宏光MINI EV。

七万的小车,主要属性就是代步工具,而作为代步工具,便宜、实用、无负担才是王道,宏光MINI EV就是凭借这几点以下克上,称霸全国。

不只是欧拉,诸如奇瑞小蚂蚁、QQ冰淇淋、长安奔奔等车型市场,都被宏光MINI EV大幅吞噬。去年一年,宏光MINI EV以39.5万辆的销量,夺得国内所有新能源车型的销量榜首。

最后,赚不到新能源积分了。

在国内的游戏规则中,除了拿补贴,低价车型的另一个玩法就是双积分。

因为低价车容易薄利多销,即使单纯卖车挣不了钱,也可以跑个量、赚个新能源积分。但是因为上述原因,黑猫、白猫连积分工具都当不了了。

经过欧拉核算,如果黑猫、白猫两款车型继续售卖,至少要加价1.7万才能保证新车不亏钱。也就是说,成本缺口将近整车售价的30%。

如此计算,每卖5800辆车,欧拉就会亏损1个亿,假定欧拉今年销量与2021年持平,那么欧拉就会亏损将近23亿人民币。欧拉的母公司长城汽车2021年净利润也就只有67.81亿元。

资源有限,又争不过别人,怎么办?让利给更赚钱的车型咯。

不卖廉价猫了,卖好猫

此前,在欧拉上架的车型中,除了黑猫、白猫之外,还有一款好猫。

相比于前两者,好猫的售价更高,达到10.39-14.39万元。去年11月亮相的芭蕾猫和闪电猫等更高端车型,也将陆续登陆市场。

欧拉的一位供应商向媒体表示:由于黑猫、白猫售价低,利润空间低,厂家资源明显倾向于好猫,去年厂家一直在保障好猫的生产和交付,好猫的提车周期明显比黑猫、白猫短很多,经销商也愿意卖好猫。

而在2021年10月前后,就有已下定黑猫、白猫的车主开始反映,生产进度一拖再拖,提车时间遥遥无期,而欧拉厂家给出的解释是芯片短缺。

黑猫白猫停售,其实就是为好猫让路,将紧缺的芯片资源与生产力让给好猫。

藏在背后的问题

新闻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笔者却发现这背后藏着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在汽车行业中,老鸟给新人让路并不罕见,旧车型常常给换代车型或相同定位的新车让位,但为什么欧拉停售会激化这么大的负面情绪呢?

恐怕这里存在一个电动车难以调解的矛盾。

从行业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

首先,电动车的技术门槛更低、研发成本更低、制车难度更低,同时强化了诸多物联网和智能化功能,这就导致了电动车产品的更迭速度更快。

放大到企业与行业,能够更快进行新鲜血液的循环,鞭策产品与技术的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快速地推陈出新确实是一件好事。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消费者不是车企,他们不会背上行业发展的负担,他们只会关心自己购买的产品符不符合自己付出的代价。

对于汽车这类大宗商品而言,购买成本决定了它的预期使用周期。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不是一笔小钱。兴高采烈地买了新车,但是没过多久就被厂商下架。他们自然会对自己的选择会产生怀疑。

售后维修怎么办?零部件还会有保障吗?被市场淘汰的车型,还有保值率吗?这么快就被放弃了,是不是意味着,厂家对产品缺乏周全的考量?这样的产品是不是半成品?在设计时,是不是就没考虑过它的前瞻性?我是不是承担了车企的试错成本?成了新品牌拿来试水的小白鼠?

欧拉黑猫、白猫的十几万车主,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这样的质疑。

相比传统车企一款车型迭代几十年的传承,新能源车的产品序列似乎太快了。

而过快的停售、停产,是一种打击消费者预期的行为。

电动车就是赚快钱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令人沮丧。

不可否认,新时代的消费主义正在接替老一辈的实用主义。很多商品都在朝着快消与潮流的方向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商家的“赚快钱”心态。

手握大量资本,快速投入一个风口行业。产品弹幕式覆盖,以求一个爆款,如果一款产品放到市场上没有引起关注,就会很快推出新一代产品继续试错,直至做出爆款产品。

只要爆了就可以回本,钱一到手就可以快速抽身。寻找下一个风口、打造下一个爆款。挣完一波就是一波,老用户复购?不在乎的,有源源不断的新客户就行。

新的消费模式,让卖车从长期经营的事业,变成类似MCN孵化爆款的操作。

欧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欧拉从一个经济适用品牌转变为“更爱女人”的精致品牌,不能说没有赌的成分。而黑猫、白猫此前的销量,证明长城赌对了。

赌对之后,一大波猫系列接连跟上。但面对市场的变换,没有想办法解决,而是果断放弃黑猫、白猫产品线。这都证明了长城是一家非常机会主义的车企。

从市场划分去看,长城的拼盘非常多样化:传统领域有哈弗和长城,豪华品牌有WEY,尝试新势力玩法的有欧拉,互联网营销的有高端SUV坦克。

为了卖车,长城手握一堆小号,一股浓郁的MCN孵化玩法。爆了就赚!没爆就弃子,继续推新款。

甚至有些新造车企业将相同的动力总成和底盘,换个壳就继续卖,这也成了网络舆论里对年轻品牌的一贯看法。

这样的产品迭代在商业世界中无可厚非,毕竟如今行业的沉淀成本太高了,计划难以跟不上变化。但随风而变,并不为意味着车企就能如愿以偿。

没有负担的新品牌

有的新品牌缺钱、有的新品牌缺技术,但所有的年轻品牌都缺的,是信任感,而信任感的建立需要时间。

很多人会嘲讽,买传统品牌就是买一个商标而已。但是商标背后,其实意味着很多东西,毕竟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在消费者心里站住脚跟的。

大众帕萨特,1973年进入市场,卖了49年了;本田思域,1972年进入市场,卖了50年了;丰田卡罗拉,1966年进入市场,卖了56年了;诸如此类的车型数不胜数,几代同堂销售也不稀奇,他们通过不断迭代延续自己的血统、带着自己的文化,穿过时间来到消费者面前。

前瞻性设计,产品推出前充分考虑车辆的生命周期,保证硬件使用的可靠性,保留硬件升级的可能性。细水长流,消费者才会对这个品牌培养出信任感。这是传统车企长久以来坚持的,但是新品牌貌似没有这个负担。

又或是,因为没有,所以不当回事儿。

结果就是,沦为一次性消费,无法打造长久的品牌形象,打击消费者信心,同时也不利于培养消费市场。

如果出发点就是眼前利益,那到最后只能损人又不利己。

你还敢买欧拉吗?

消费者买车,表面上是买了产品和服务,但是实际上是一定的代价(通常是钱)去换取商品所带来的愉悦感。

国家全力推广新能源,但为什么新品牌、纯电车仍旧充满争议?就是消费者得到的东西,并不能弥补他们所付出的代价。

“从之前迟迟不让提车,到现在的突然宣布停产,在这些事情的积累下,我已经很后海当初会选择和信任欧拉这个品牌”,欧拉的一名车主说到。

新品牌、新能源,为固化多年的汽车市场带了很多新玩法,但是传统品牌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仍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包括不限于花时间沉淀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前瞻预期、经营品牌与服务等等。

以长城目前的新能源布局来看,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沙龙的首款车型还未上市。

但上市了,还有人敢买吗?

有人问,还买燃油车,那得多有情怀。

我想,这里的情怀,也包括信任。

(图/文/摄:皆电 唐科)

+1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