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电对话梅晓群|为什么MINI能够坚持做小车?

行业 发布于:2025-04-22 16:04:20

4月14日,全新电动MINI JCW与MINI JCW ACEMAN上市,其中纯电MINI JCW限时售价22.48万元、纯电MINI JCW ACEMAN限时售价23.99万元,这也是MINI JCW首次电动化。

发布会后,MINI大中华区负责人梅晓群女士也接受了媒体采访,带大家深入了解两款新车与MINI背后的品牌理念。时至2025年,为什么MINI还在坚持做小车?MINI的魅力在哪?且让我们娓娓道来。


MINI大中华区负责人梅晓群

本次发布会上大名鼎鼎的JCW,其实就是John Copper Works。

时间回溯到1959年,MINI带着极短前后悬+低重心问世,这些前所未有的设计让赛车工程师John Cooper一下就嗅到了MINI的赛道潜力。

1961年,John Cooper就与MINI合作推出高性能车型MINI Cooper,从而让MINI在各路赛场大放异彩,并通过蒙地卡罗赛道的三次冠军成为传奇。这个过程中,灵活操控和赛道基因也奠定了MINI的品牌基调,甚至一度成为欧洲性能车的文化符号。

2001年MINI加入宝马集团,2007年宝马买下了John Cooper Works品牌名称、工程与开发资源,至此,JCW正式成为MINI的官方高性能品牌,如同M之于宝马、AMG之于奔驰,专发烧友提供原厂调校的高性能车型。

而这一次,是MINI JCW首次推出纯电版车型,不仅忠实继承了对于赛道的执着,纯电动力与智能科技也为MINI JCW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但如何评价纯电MINI JCW?这是一个很难的话题。

如果说MINI在消费者心中烙印下的是灵活操控与个性设计,那么MINI JCW则更进一步,是极致的驾驶乐趣与独具一格的品牌调性。作为MINI JCW品牌的首次电动化尝试,纯电MINI JCW家族不仅承载着MINI对经典运动基因的传承,更试图在电动化浪潮中开辟一条“小而美”的赛道。

但难就难在“小而美”,面对内卷到极致的新能源市场,以家庭用户为主的中国消费者对续航、空间、性价比的敏感度远高于驾驶乐趣。

连smart都变大了,为什么MINI还坚持做小车?

MINI大中华区负责人梅晓群女士的回答简单明了:MINI坚持把车做小,把快乐做大。是的,没有那么多宏大叙事和闪烁其词,就是这么单纯,或许这也是MINI魅力之一。

其实MINI核心车型MINI Cooper车长从来没有超过4米,新一代与上一代的长度也差不多。梅晓群也明白,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心目当中,小车是缺乏优势的,但是即便如此,MINI在中国依然发展得不错,也收获了一大群忠实的用户。

为什么能够俘获消费者青睐?

或许重点就在三方面:产品个性、专业性以及品牌精神。

从设计上来看,MINI创造了没有任何车型身影的原创设计,今天在MINI上看到的所有设计元素,无论外观还是内饰,都是66年来MINI车型不断传承下来的精髓,这些原创设计甚至已经成为经典的视觉符号。

这次的两款纯电MINI JCW新车,依旧是四轮四角车身、Chili Red辣椒红车顶、红白黑方格旗徽章、后视镜盖和引擎盖的“背带裤”拉花,这些标志性元素对于MINI车迷来说都是那么的熟悉。

而从定位来看,MINI的个性则来自卡丁车般的驾驶乐趣。纵使现代汽车都在追求大沙发和空气悬架,但车迷朋友们应该懂得“卡丁车般”四个字的快乐含金量。

上世纪60年代,MINI凭借“瘦小”的身躯在赛车场上成为“巨人杀手”,正是因为灵活的操控和充沛的动力。这期间MINI也俘获了一大批超一流的车手与车队老板,包括《极速风流》里的两位赛车手James Hunt和Niki Lauda,甚至法拉利的Enzo Ferrari、迈凯轮的Bruce McLaren都是MINI Cooper S车主。许多车手的赛道启蒙都是通过MINI,说MINI培养和启蒙了当年的半个方程式赛车圈也不夸张。


Bruce McLaren

而MINI的坚持始终如一,将这样的定位延续到了现在。全新电动MINI JCW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祖传的“四轮四角”车身布局加上赛道级的高性能防倾杆设计,车轮倾角以及主销后倾角也进行了优化,车身重心降低了3.8厘米,令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可超过1g,光是避震器、电控稳定系统的调校就超过了18周、转向调校则超过25周。

更有趣的是,在座舱内,驾驶员还可以一键切换全新Go-Kart赛道化设定驾驶模式,声浪模拟与动态光影即时响应,搭配中央OLED圆形仪表的赛道化数据显示,充分传达驾驶的乐趣。

此时再按下方向盘旁的Boost拨片就可启动电动增压功能,额外提供20 kW的动力来用于超车和加速。

“MINI堪称是合法上路的卡丁车”,用梅晓群的话来说,“MINI开起来是开心的、高兴的,市面上没有任何小车能够提供这种乐趣。同时,燃油MINI和电动MINI的驾驶感受是接近一致的,这个也是非常特别的。”

产品个性之后,是专业性。

自1959年诞生以来,MINI都在坚持做小车66年,能把种种元素都放进一台4米之内的小车,让人们得到一台令人开心的小尺寸产品,这本身就非常专业。同时,MINI还继续在小车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衍生出不同的车型,如Cooper、Aceman、Countryman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这其中有敞篷、有纯电、有高性能,时至今日,如果要买一台三门小车,MINI几乎就是绕不开的选项。

与此同时,在MINI被宝马后,宝马选择坚持保留其品牌精髓,MINI依然是那个充满个性的MINI,但宝马又巧妙地将自身在驾驶性能和工程技术方面的优势融入MINI品牌,譬如宝马旗舰车型i7或M车型上跟驾驶相关的技术同样会运用在MINI上,且安全标准、售后服务这些领域也都将跟宝马集团全球标准保持一致。

就拿底盘来说,随着技术演变,MINI还为两款新车引入了全新的集成底盘控制系统——DIVC数字大脑,它可实时收集车上各方数据并进行分析,融合车辆转向角度、轮速传感器数据、车辆横向摆动率等数值,实时协调扭矩传递、转向校准,转向响应延迟低于60ms,偏航恢复时间小于500ms。配合ARB加速限滑稳定控制系统,精准拿捏“半抓半滑”的最佳滑移率,甚至可以“调皮地”在高速过弯时制造不安分的胎响。

专业做小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出口的。

但除了个性的产品、专业的技术,更重要是消费者对MINI品牌精神的认可。

MINI的诞生,本身就是反叛精神的体现。60多年前,当整个行业都在生产大马力大型车时,MINI却反其道而推行小型车,因为没有人看好,MINI的创始人Sir Alec Issigonis不得不说服公司内外很多人,才最终诞生了这台小车。本来第一台车预计每年只能卖1000台,而现实却是一经推出就售罄,而后销量也很快突破到百万台。

当MINI被改造成赛车时,同样没有人相信它能获得成功,那个年代为了兼顾动力,赛道上基本上都是大型赛车,但就是MINI这么一台小车被改造上了赛道,通过灵活的操控屡屡战胜强大的对手,成为一代传奇。

MINI诞生于英国文化开放的黄金时期,其独特的产品个性恰好成为当时人们表达自我的载体。这种精神共鸣吸引了大批追求个性表达的车主,通过自发演绎车辆文化,形成了具有传承价值的社群基因。这也让MINI不仅仅再是一辆车、一个品牌,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到目前为止,MINI已积累超过1100万全球用户,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MINI俱乐部,目前日本仍然还有专门的MINI杂志,这些都是MINI文化长期的积累。独特的文化基因正是MINI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话说回来,当下的汽车市场竞争史无前例的激烈,而MINI对自己的认知也很清醒,调整定位和价格当然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但MINI之所以成为MINI,并不是因为妥协,而是因为坚持。

在梅晓群看来,MINI面向的目标客户,依旧是非常注重自我需求的满足,同时有很强的审美能力、对极致驾驶乐趣很有兴趣的消费者。如果只看价格,在同价位区间确实存在众多选项,但MINI有足够的特色脱颖而出,它不仅66年来专业做小车,而且是市场上唯一能提供如此丰富产品选择的精品小车品牌,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品牌文化。选择MINI不仅因为其设计、乐趣和尺寸,更因为品牌带来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品牌故事共鸣。

接近消费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打磨产品。实话说,现在这个时代,打造精品小车不得不具备强大的信念感,恰好MINI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突破质疑、创造奇迹的过程。

或许全新电动MINI JCW无法奢望爆款,但它的价值更在于品牌的打造,证明小型化、电动化与驾驶乐趣可以并存。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同质化新能源市场中,这样的坚持反而可能成为差异化的突破口。

当你在茫茫多的大型轿车和家用SUV中,看到全新纯电MINI JCW那一抹魅红身影时,一定会感叹,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1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