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行业 发布于:2018-04-18 00:15:04

“15秒看完”版本

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失败的企业却总是相似。” —— 若想把一家合资车企新建的自主品牌做烂,将原有汽油车改成纯电动,九成能达到预想目标。

“2分钟看完”版本

从2008年开始,陆续有合资车企新建了自主品牌,目前仅有专注汽油车的启辰与宝骏活得滋润,其余的品牌大多数都在造新能源车:

1、广汽与本田合资的“理念”,老平台,只一款车,直接宣告品牌报废;

2、比亚迪与戴姆勒合资的“腾势”,全新平台,只一款车,用着铁电池,卖不多,两家公司都在不断补贴,等爆发期;

3、日产与东风合资的“启辰”,从D50/R50/R30这些日产老机器入手,如今已有独立设计中心与独立品牌“东风启辰”,2017年卖掉14万辆;

4、上汽/通用/五菱合资的“宝骏”,做得最好的合资自主品牌,目前有9款车在售,2017年卖掉100万辆;

5、华晨与宝马合资的“之诺”,老宝马X1改电动,之诺1E,租不出去;后研发插混,回归销售模式;

6、一汽与丰田合资的“朗世”,老花冠EX改电动,再出RF-EA1电动概念车,没后文;

7、广汽与丰田合资的“领志”,老雅力士改电动,成了领志i1,没后文;

8、东风/悦达/起亚合资的“华骐”,东罗马帝国都还没灭亡时就开始生产的赛拉图居然拿出来改电动,造出一台华骐300E,卖20万,没后文;

9、北京汽车与现代合资的“首望”,老伊兰特改电动,成了首望500e,村口小卖部王大爷都说丑,首望只能继续“守望”;

10、一汽与大众合资的“开利”,老宝来改电动,发现政府和消费者都不好糊弄,没后文;

11、上汽与大众合资的“天越”,老朗逸改电动,起了“天越”的名,没“添越”的命;

12、长安与福特合资的“佳跃”,老福克斯改电动,人们对“百年福特 毁于长安”的认识更深了一层。

“8分钟看完”版本

嗯,这个版本终于有配图了。

“2分钟”版本已描述的不多说,运营成功的案例不赘述,我们下面来看这一波“合资自主浪潮”的政策前提、尴尬案例与未来前景:

● 前奏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经过几年的布局与实施,国家对自主品牌战略的扶持已日益完善,合资自主品牌却只有少部分乘着政策东风逐渐兵强马壮,绝大部分以“新能源”为论文开题的合资自主品牌走向了灭亡。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现在真正尝到大甜头的只有启辰和宝骏两家,两者在合资品牌的技术基础上,又拥有极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且坚持走汽油车的道路(卖得一塌糊涂的晨风请忽略)。虽然两家的产品线构成与用户画像定义完全不同,但也各自走对了路子。

● 腾势

戴姆勒集团有这个星球上最雄厚的汽车历史背景为这个电动车项目背书,在华合作方是知名的电池制造企业比亚迪(当时可不是“知名车企”),因此这次在2010年就促成“腾势”(Denza)的联姻(2012年品牌对外发布),绝对是一手好牌。

更重要的是,随着“秦”和“唐”两台插混车型的发力,比亚迪品牌的技术势力与资金规模都在井喷式增长,如今的比亚迪已有打造“电动出行生态链”的能力,而不是当年那个靠着山寨两台丰田车过日子的作弊学生。

然而一手好牌也有打烂的时候。2017年全年,腾势仅仅售出4700辆新车。为了挽回局面,戴姆勒和比亚迪在2017年5月对腾势品牌再次增资10亿人民币,并在今年3月底推出续航451km的腾势500,起售价进入30万内。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戴姆勒与比亚迪的初心当然是打造一个豪华品牌,虽说不能与梅赛德斯-奔驰媲美,但也不至于跟北汽新能源为伍。只是,腾势的第一款量产车,车型选错了,你生产一台SUV出来,可能还有希望,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台头圆腰粗臀肥的四不像。所以说,千万不要挑战中国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

● 之诺

2013年4月,华晨与宝马开拓出全新的“之诺”(Zinoro)品牌,专注新能源车。

虽然之诺的产品线定位是“拥有先进技术的高档电动车”,但其实宝马能给之诺的技术涵养非常有限,毕竟在之诺1E之前诞生的宝马i3即使用上碳纤维车身,续航也足够鸡肋。之诺这个非亲生的,境地更糟糕,那套直接在中国本土采购的锂电池组只能让其跑到150km之外,但其实你开个暖气,它能到100km我算你赢。

之诺1E的确是玩废了,“以租代售”的模式虽在笔者观点里,是最适合贬值率超高、技术不确定性较强的新能源车之消费方式,然而在中国特色市场环境下,兵败如山倒,就连租赁市场的参与者都纷纷退车止损。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后来,改用插电混动构造的之诺60H又让市场看到了希望。补贴前售价34.9万、插电混动无续航焦虑、宝马底子、燃耗成本低、消费方式适合中国人……各种因素促成下,之诺还有生存下去的本事。

● 朗世

一汽丰田在2013年举办的品牌十周年年会上发布了全新合资自主品牌朗世(Ranz),主攻纯电动车,品牌LOGO为横置菱形,内为镂空N字形。N代表了New和Natural。

虽然有着丰田这样的强势队友,但朗世品牌的出品一直没走心。2014广州车展时首发的首款纯电动车,跟当时在售的花冠EX并无多大区别,最高时速也只能去到120km/h。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来到2016北京车展,朗世发布了RF-EA1概念车,外观前瞻性是有的,问题是没有任何动力数据,充其量只算个模型。

朗世品牌一直处于“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状态,只在每次车展时见到有车发布,到现在还没开始踏踏实实造车,留给中国消费者的只有一些宣传文案和企业创想。

● 领志

另一家没利用好丰田新能源技术的合资自主企业叫“领志”(Leahead),同样是在品牌十周年年会上发布的(广汽丰田2004-2014),至今都没能拿出实际成果。

其实在2014广州车展上,领志就发布了旗下第一台电动概念车,只不过它只是一台恰好没进气格栅的模型……

当然,广汽丰田的生产能力也不是纸糊的,后来他们直接在老雅力士的基础上捣弄出一款续航只有128km的纯电动车,并准备在2015年底下线,2016年开始在广州进行示范运营。是否“下线失败”不得而知,反正广州市内暂未见此奇葩。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此前,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小林一弘表示:广汽丰田将在2020年形成10款以上的产品组合,覆盖所有主流细分市场的产品阵容,“领志”首款车型或成新能源品牌发力的领头羊,广丰到2020年进入年产销量“百万辆俱乐部”。

只不过,2017年广汽丰田的销量仅为44万辆,其中领志品牌为0。

● 华骐

东风/悦达/起亚合资的“华骐”(Horki)品牌在2012年就有消息传出,一开始就在“谣传”合资企业要把2003年已开始量产的赛拉图变为“先进的”纯电动轿车。

在2013上海车展上,东风悦达起亚拿出了一台名为Horki-1的纯电动轿跑车,看起来还算养眼,谁知并未量产。

消费者们最终在2017年10月见到了华骐的第一台量产车 —— 华骐300E。这不就是老赛拉图吗?辟谣的都是真的?黑人三问号???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你没看错,东风悦达起亚整整研发了5年,将一台81.4kW的小电机装进去海外停产了快10年的赛拉图,给出11.2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和265km续航,以及19.88万的官方指导售价!(补贴后也要11万+)

感动常在。

● 首望

“首望”来得很早,2011广州车展时就被东家北京现代发布了,而且还注册了多达23个车名!包括首望500E、首望760E、首望950E、首望E300等等,可谓家大业大。

同期发布的还有一款称为BHCD-1的电动概念车,中型轿车设定,原创设计,没有动力数据。量产?至今没有。

好吧,起亚有赛拉图,现代有伊兰特。想走捷径的首望直接就发布了一款基于伊兰特打造的电动车型,命名为首望500e,首批50辆车型作为北京出租车上路首航。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结局大家是知晓的 —— 完美诠释北京现代偷懒智慧的首望品牌直接沉入海底,而其“涵盖轿车/SUV/汽油/电动的庞大产品线”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永远停留在纸面上。

● 开利

关于“开利”品牌的新闻在2011年就开始播报,新车还登陆过当年的新车目录,更有消息称其首款量产车将在全新的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投产,时间是2014年。

那么首款量产车是什么呢?一汽-大众虽然没有非常好的新能源底子,但超级成熟的紧凑型轿车平台是有的,比如改了六七次款依然大卖的宝来……

这款最终也没有正式命名的开利电动车,采用一汽-大众自主开发的变速箱、与启明联合开发的整车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最高车速为145km/h,0-100km/h加速时间长达12.5s,城市工况续驶里程为110km。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110km的电动车,而且还是大众出品的?电动助力车听过吗,兄弟?几万块的小知豆听过吗,伙计?最终,掌握核心落伍科技的开利电动车进入了历史的遗忘深渊。

● 天越

依然是2011年,上汽大众(那时候还叫“上海大众”)申报了“天越”(Tantus)品牌的专利,并在翌年春天公布了第一组天越品牌的新车专利图。

毫无疑问,肯定是朗逸这货改电动了……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技术创新嘛,天越电动车在发动机舱盖和后备厢盖上都采用了铝镁合金材料,车门部分主要为铝质,这一系列轻质措施使车架重量减少了近60kg。

问题是,汽油车依然是汽油车的底子,在那个电池技术更弱鸡的年份,上海大众直接就没公布新车的续航里程,接下来的研发也陷入了僵局,至今依然没有进一步消息出现,6年就这样过去了。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此前,雄心勃勃的上海大众还准备让天越品牌的市场前景成就其第六座整车工厂,毕竟这次异地建厂满足了“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两个必需条件。只不过时间证明了一切,天越只是为应付“政策”而出的“对策”,批量生产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 佳跃

长安与福特在2012年捣弄出来一个“佳跃”品牌,人们对“百年福特 毁于长安”的认识更深了一层。

起初,佳跃品牌只打算产个老福克斯的汽油车(恰逢福克斯换代),并将1.8L汽油机换成更入门的1.5L,老掉牙的4AT进化为6AT。

如果按照这个戏路走,说不定佳跃还能活下来。最逗的是长安福特选择了困难模式,开始改造老福克斯,力求在这个2010年就已在海外停产的陈旧平台之上,创造一款引领时代前行的电动车产品。

当年的合资自主品牌 如今都活得怎样了?

消费者可不是傻子,这款拟定于2016年9月投产的新能源车直接归档进入失败案例,长安福特也不愿再次提起。至于老福克斯,又挂着福特车标卖了好些年,直至中华田园风的福睿斯将其替代。

一些想法

1、如果当年坚持“汽油车先行”,说不定某些合资自主品牌能成为另一个启辰,甚至另一个宝骏;

2、将老旧汽油车改成纯电动车的方案,全部成为笑柄,直接拖死品牌;

3、没几个车企打算制造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技术门槛过高;

4、企业可能不是没有技术储备(比如丰田的在华合资车企),而是汽油车卖得太好,企业前瞻性不足,出个小破电动就想糊弄消费者,行不通;

5、合资企业诞生自主品牌的浪潮依然可能持续,不过最近最热门的玩法是中外车企组建全新的合资品牌,比如长城与宝马的联姻。

(文:皆电 黄恒乐)

+1
相关标签:

车企动向

黄恒乐

简介:男,识字。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