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电解读:广州限行生存指南
行业 发布于:2018-04-18 12:02:29
【皆电 行业频道】没有一点点防备,限行(征求意见稿)就这样出现,在广州市民的世界里,留下一堆顾虑。
其实广州早在6年前就有“限牌”政策出炉,但并未同步开启“限行”,而是谨慎地将其延后到2018年。
作为连续29年GDP全国第一省份的省会城市,绝不容许拍脑子限行(对,说的就是北纬22.5°的某座奇葩城市),但最终出炉的广州限行规则却有点复杂,未写清的细则颇多。
限行之后的广州是否还是一座适宜发展与生存的城市,这个命题太大因而无法回答,但以下15问15答或许能帮到您一点点:
很大,边界长度约为100公里,限行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把广州几乎所有主要功能区(教育、医疗、商贸、居住等)都囊括了,说是“全市限行”也不夸张。
先来看看限行边界(边界不限行):
1、大观路(大观路 - 中山大道,不含);
2、东环城高速(中山大道 - 东浦大桥,不含);
3、珠江水道(东圃大桥 - 长洲岛 - 丫髻沙 - 广和大桥,海珠区南面、长洲岛和番禺区北面,海珠区与白云区西面,大坦沙和金沙洲东面);
4、鸦岗大道(不含);
5、华南快速三期(鸦岗大道 - 春岗立交,不含);
6、华南快速三期辅路(不含);
7、尖彭路(不含);
8、同泰路(不含);
9、华南快速二期(春岗立交段 - 广汕路,不含);
10、广汕路(大观路 - 华南快速干线,不含);
以上10项合围的区域均为限行区域,以及进入上述区域的洛溪大桥、鹤洞大桥、洲头咀隧道、珠江隧道、珠江大桥东桥、金沙洲大桥。
除了旧芳村区(现已撤区)、大学城、番禺区、金沙洲等郊区之外,都限了。
当然,跟其他限行城市的规则一致,通过高速路穿越市区,不算违规。
限行开启之后,违规处罚依靠电子警察监控,违规罚款200元,记3分,1个自然日最多处罚1次(1宗),有执法过渡期(暂未明示)。
广州是一座拥有超过2000年历史的超级大城市,目前拥有超过1450万常住人口,高达3.15万亿的2017年全市GDP雄踞全国26座省会城市之首。
宏观角度来看,广州限行,被影响的从来不只是广州本身,发展阻力将波及18万平方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果何去何从?
抛开个人感情因素,“开四限四”是一个较为明智的决策,珠三角城市群另外15座城市(包含港澳)的车辆低频率、非长期到访广州市内,基本不受影响。
问题是,“开四限四”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限行实施时间:2018年内。
限行正常有效期:5年。
限行时间段:本人号牌被限行当天的24小时,不分上下高峰。
限行对象:针对非广州牌。
限行规则:“开四限四”。
规则是: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驶入管控区域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天,再次驶入须间隔4天以上。
看似可以自由调配时间,但是:
1、相当一部分的用车需求都是“不可预估”的,因此计划外的出行只能依靠公共交通、网约车、出租车等;
2、上图序号1可见,周一进入广州上班,车停公司,住广州,周五想把车开走,不行;
3、停4天,如果没有固定车位/固定停车场,就必须办理月租找到稳定的解决方案,会打乱你的灵活省钱方案(广州A区域停车费比摩纳哥还贵)。
广州目前有270万辆汽车(中小客车),其中外地牌超过40万辆,占比约为15%。
由于“开四限四”规则需要比对至少五天数据,数据量为10的28次方,天文数字。 也即是,ZF是先有方案,花了大笔钱和一年半载做好了数据库索引并升级全市电子眼,才来做“听证”……
豁免情况当然也是有的,法定节假日、省级会议、广交会、重点企业(需预约申请,细则未知)、相邻城市跨市通勤;(需预约申请,细则未知)、紧急就医、抢险等,与其他限行城市基本相同。
此次限行,精准打击了“以异地上牌本地使用方式规避广州限牌规则的车辆”,急用广州车牌指标的人,都去拍卖场见吧……
广州汽柴油车牌照可通过摇号与拍卖来获得。
A、摇号
摇号资格获得:本地户口(若外地户口需居住证/两年医保),有驾照,名下无粤A牌车,名下无指标,两年内没抛弃指标。
竞争状态(个人指标):每月指标约4550个,目前竞争人数600184,单月中签概率0.75%。
牌照指标有效期:6个月。
B、拍卖
拍卖资格获得:在摇号要求基础上,加两千元保证金。
竞争状态(个人指标):每月指标约3550个,2018年3月期广州拍牌竞争人数10210,均价为26939元,最低成交价25300元。
牌照指标有效期:6个月。
今年必限行,2018年4月25日拍牌价格将成为广州拍牌历史天价。
另附2018年04月竞买人日历图
申请节能车牌照。
节能车摇号资格获得:与汽柴油车摇号一致。
竞争状态(个人指标):每月指标约880个,目前竞争人数10144,单月中签概率8.67%。
节能车牌照指标有效期:6个月。
节能车对应的车型有广丰雷凌双擎、广丰凯美瑞双擎、广本雅阁混动等进入地方小目录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直接买新能源车,上“广州市中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申请即可,绿牌拿走。
新能源车涵盖国家目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下的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
必然事件。
可能我们对“人才”一词的理解,跟某些人有些不太一样吧……
经过了禁摩、限牌等铁规,在广州出行越来越困难。然而,这也不能全怪ZF,毕竟广州的人口基数实在太大了,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限行之后,非地铁沿线的外来人口,出行将受到极大影响,部分驻地在广州的公司将会开通更多班车专线,方便员工上下班;如约巴士的运营也会进一步开展。
A、地铁
下图是目前广州市运营的地铁线路图,虽然运输效率高居全国第一(日均近700万人次,一站若误30秒全线滞留4万人),但整体运力是全国超大城市里最弱的。
最逗的是图片右上角的14号线,暂与其他地铁线不贯通,自个儿玩去。
到2025年,广州将建成11区23条地铁线,如下图。
B、公交车
广州拥有公交车1.4万辆,担负起全市约一半的通勤运力。
至于耗资13亿的广州第一条公交车BRT线路,当个笑话看看就好……广州再建8条BRT线路的计划一再延迟,第二条一直未开工。
C、水上巴士
以珠江为母亲河的广州,目前拥有第三套公共交通系统 —— 水上巴士。
14条航线,35个码头,51艘船舶,里程差不多60公里。运力一般,但也算有效利用了珠江水道。
不靠谱。
即使购买一台10万元级别的自主车,一年的维护费用也需要将近2万元。
算一盘数:停车费500元/月,保险费均摊300元/月,油费300元/月,车船税均摊30元/月,路桥费150元/月,保养费/损耗零件均摊200元/月。
一年下来,1.8万元。
在郊区(限行区外围)买了房的,车位赶紧买。
“开四停四”规则会催生一堆“买第二台车”的需求,ZF税费随之增收,郊区楼盘停车位开始吃紧,之后就是涨价,再之后就是想买都买不到。
多数跨市通勤都是在广州有稳定工作的,医保缴纳年份上去之后,居然就没有申请跨市通勤限行豁免的资格了。
详见规则细则:“相邻城市跨市通勤(候鸟)类,解决在外地居住到广州工作,名下没有广州号牌中小客车且不具备广州市中小客车指标申请资格的个人,一次性办理过渡预约登记。”
对应的,广州车牌指标申请资格是:本地户口(若外地户口需居住证/两年医保),有驾照,名下无粤A牌车,名下无指标,两年内没抛弃指标。
理论上说,同一公司共事/公司就在附近的人,遇上同一小区生活/小区就在附近的人,比较容易促成拼车。
问题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比如遇上车主出差、上下班交通事故的责任裁定等等,都是不可控因素。
广州网约车行业政策收紧之后,网约车行业车辆与驾驶员都要经过“考试”,“粤A车牌、一年新车、1.75L排量以上、驾驶员资格”,大量外地牌/非熟练驾驶员被迫出局,粤A牌的价值日益上升。
限行正式施行之后,少量的还在“偷偷”开外地牌网约车的司机大哥们,直接出局了。
网约车行业将被再次打击,打车难的问题再度加深。
虽然广州现有2.18万台出租车,排名全国第四,但每万人只拥有16.15台。
限行之后,出行需求量增加,广州出租车数量进一步吃紧,出租车司机挑客更严重,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下降。
2018年,广州出租车将迎来一轮小幅度涨价,不过这次并非出于经济手段调控需求的目的,而是多年未涨的运营价格已经让大量老司机出逃行业。调价之后,坐出租依然比网约车便宜。
有。
1、交通拥堵可能缓解一点点。(国内限行城市已证明无法治堵)
2、早期已拍牌获得粤A牌照的冤大头们,花出去的钱终于有用了。
3、再有人问你借车的时候,你说:今天限了。
(文:黄恒乐 / 图:梁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