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新能源: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25%!看看大家怎么说

行业 发布于:2019-12-09 16:52:14

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意见稿)。

对于这份规划,皆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发起以 #献策新能源# 为话题的全网征集活动,收集了车企、专家/媒体、网友用户三类群体的声音,现汇总整理成一篇长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吧:

 

目录

一:新能源车企有话说 

1. 小鹏汽车

2. 几何汽车

3. 威马汽车

二:专家/媒体人有话说 

3.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系系主任赵克刚 

4. 《皆电网》

5. 《太平洋汽车网》

6. 《建约车评》

7. 《五号车论》

8. 《AL频道》 

三:网友/新能源车主有话说

 

11111

 

新能源车企有话说

1.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定位于智能汽车的推动者和普及者角色,会更倾向于把智能汽车向真正的市场个人消费端进行推广。

建议政府在加速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应利用合理的政策引导,与企业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形成合力,让市场端的个人消费者真正心甘情愿为不同以往的智能汽车买单。

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我们每一个参赛者,都需要对此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

——小鹏汽车汽车副总裁李鹏程

 

2. 几何汽车

征求意见稿提到,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和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我认为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有待提升是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挑战和突破机遇。以自主创新为契机,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价值与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几何汽车总经理郑状

3. 威马汽车

 

献策新能源: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25%!看看大家怎么说

今年以来,购车补贴持续退坡,并逐步转型为惠及用车的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伴随一系列新政的落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形成了从补贴推动转向市场选择的良好发展趋势。充电设施的合理铺设及建设运营成本的降低,也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经济性。期待此次的《规划》也能尽快细化落地,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

专家/媒体人有话说

1. 华南理工大学

11111

我们想要保持优势,就要多考虑整车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关键零部件领先世界,新能源整车也要实现领先。换句话说,要多给自主品牌打打气,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目标,督促大家继续进步,不能等进口货合资品牌进入后,直接拿走了市场。

并且我认为,(意见稿)这『25%』的需求量未来大部分还是2C(ToConsumer)。

我觉得国家可以在消费观念升级上做一些引导,打上一些新标签。从公共电动车、网约车、低速电动车的需求,跃升至高端社会责任感象征的需求。 

特斯拉最开始也是由硅谷精英领头,再带动大众来选择这个东西。实际上有很多类似的产品也经历过这个历程,譬如说以前的冰箱、空调,旧型号没有变频功能,价格也便宜一些,之后有变频技术,价格就贵一些,但是有了变频技术之后,效率更高了、更节能了还更安静了,慢慢地人们也都开始接受了,是吧。

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目标,从5%到25%是一个台阶,必须迈过这个台阶。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否则一直停滞在现在5%的阶段,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很多派生问题。太小的市场没有自我造血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系系主任赵克刚

 

2. 《皆电网》

(1)建议加快出台废旧电池回收、阶梯利用具体措施/政策,车企主导回收,回收全程政府监管并出台相应惩罚制度。第三方回收机构协助回收,并由政府补贴。(原因:避免车企管生不管养,导致废旧电池/新能源车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2)强化车企、电池供应商对新能源车电池寿命的责任,并加入相应的惩罚制度,避免寿命过短从而影响新能源车在二手市场的流通,并且避免产生大量废旧电池,造成环境污染、浪费稀有金属资源。(原因:督促车企投入更多研发资金以延长电池寿命,延长消费者换车周期,避免资源浪费)

(3)二手电动车交由第三方机构鉴定(建立残残值评估体系),第三方机构政府补贴,车企不得参与其中。(原因:让二手电动车更容易流通,也禁止了车企自己当选手又当裁判的情况)

(4)非插电混动车型(油耗低的)归入新能源车目录,并享有新能源车在政策上的优惠,馈电/低电量油耗高的插电混合动力车辆应踢出新能源车目录,并不享有政策上的优惠。(原因:考虑到目前的充电基建设施以及车主用车习惯,低油耗的非插电混动车辆比高油耗的插电混动车辆更环保)

(5)落实新能源车专用保险条款(车企连带责任)。(原因:避免车炸了,车主申诉无门,车企保险公司踢皮球)

(6)鼓励商用车、物流运输车辆换购新能源车。(原因:商用车、物流运输车往往高油耗,它们更适合换购新能源车,环保之余还能降低人们生活成本。)

(7)加快普及自动驾驶技术,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划分责任。(原因:自动驾驶普及之后会更安全)

——皆电 黄嘉威

 

(1)规范宣传行为。厂商宣传用语的模糊性(等速续航、最大续航、LX级自动驾驶),用精美的包装掩盖了产品的真实水平,从而让真正购车的消费者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误差,对培养新能源市场信心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2)重点培养核心技术。相较于智能化、网联化等提升车辆附加值的属性,新能源车的混动结构、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应该得到充分关注,模块化的解决方案降低电动车技术门槛,但国内新能源厂商应该形成足够的专利壁垒,面对全球新能源竞争。

(3)将推广新能源车的重心从车企补贴转移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制定阶段性的具体计划,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制提升中大型城市公共充电站密度,并协助老旧小区车位、用电线路的改造工作,解决新能源车用户真正的充电痛点。

(4)成立客观公正的官方电池衰减评测机构。解决电池衰减、保修等售后难题,并帮助建立二手电动车的残值评估体系,培育可流通的二手新能源车市场。

(5)鼓励厂商回购置换。因新能源车快速迭代的产品属性,车型的淘汰速率远快于传统燃油车,然而购车对于大部分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现阶段三年以上的电动车性能已经非常落后,再流通价值微乎其微。如何提升这份固定资产的价值,就能相应提升购车积极性(与第(4)点的二手车流通效果近似)。

——皆电 唐科

11111

 

5. 《太平洋汽车网》

(1)关于“第三章 第二节 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议: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中央部委统一牵头,由各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与汽车生产商中的头部企业做先遣,共同研发统一规格的一套或多套纯电驱动系统,集中全民资本与研发资源攻克国际性的三电技术难度,超越各自为战的传统资本主义研发模式,从技术源头上提升我国纯电驱动系统的国际竞争力。

(2)关于“第六章 第一节 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的建议:

“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快充应急为辅”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因为慢充意味着家用,快充意味着商用,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车用户群体多数承受不起小区固定车位的单位售价。

原因是:新能源车的销量绝大部分集中在限行城市,消费者因无法支付数万元的燃油车指标而购买新能源车,但面对中国大中城市的高昂楼价与车位价格,这一部分消费者鲜有支付单价数十万之固定车位的购买力。

快充网络建设成本远高于慢充网络,却是目前推广新能源车的要务。若无法解决快速充换电的难题,“续航焦虑”将一直存在,并会严重影响新能源车的推广。

(3)关于新能源车环保理念的建议:

目前我国还没有健全的动力电池回收法规,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并未收到严格惩罚,这使得新能源车领域所宣传的“环保”理念成为一个伪命题。

迅速补齐动力电池梯度利用与回收之法规,有利于完善“环保”理念的依据,令更多有担当的社会中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与传播者。

(4)关于新能源车保险的建议:

我国暂无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险种,旧的保险条款与新的汽车动力类型不吻合,将威胁到双方的利益。

保监会已将新能源汽车专用险提上议程,细则却还没公布,迟滞性严重。

此外,关于电池循环寿命的专用保险项目,理应提上议程。

(5)关于夜间充电的建议:

在核电站受电区域,理应推广夜间充电补贴,为核裂变反应堆进行调峰,减少能源浪费,减少调峰湖的负荷,降低汛期的调峰湖弃水风险,减少化石燃料调峰机组的使用。

(6)关于智能化车载设备在重型运载车辆使用的建议:

用智能化车机模块,管理车辆管理中最难管理的重型运载车辆。所有重型运载车辆强制纳入智能管理系统,全国统一管理,降低事故风险,降低桥隧受损概率。

(7)关于AEB系统的建议:

在智能化领域,应强制安装AEB自动制动系统,大大降低前撞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保险赔付。

保险条款中,应对已安装AEB系统的车辆给予保费优惠。

(8)关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辆的建议:

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的难点在于加氢站建设的高昂成本,但氢燃料电池却非常适用于点对点的商业运输。

在点对点的运输领域,优先推广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辆的商业化运营,等待技术成熟与加氢站成本降低之后,进而推广至乘用车领域,真正实现“氢能社会”初始化。

——太平洋汽车网 黄恒乐

 

个人觉得新能源车是未来,电动车是大趋势。

但新能源车碳排放、发电以火力发电为主,并没有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建议制定相关方案减少发电产生的污染。

另外除了电池技术,还可以考虑在其他方面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智能化:如果车能往手机方向发展,接入5g万物连网的端口,用户感觉会很不一样,也从另一个方向上把车的市场打的更开。

——太平洋汽车网 郑伟

 

6. 《建约车评》

11111

我个人觉得,文件中提到了市场化开放,这一点是非常好的,但是里面没有看到更清楚的规划,哪些是政府做的、哪些是企业做的,它们之间的边界还不清楚。在产业政策上,我们的指导原则已经很清楚,但具体到一些细节还是要落实。

其次,我觉得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更加聚焦。譬如说,我们在『三纵三横』上,是不是可以在线路上就聚焦在纯电动车上,其它的包括插混或者氢燃料就让他们自己发展就好了。聚焦了战略资源,我们才好集中发展。

再来还有一点,文件没有提到“飞行汽车”这一块,我觉得有点奇怪。因为它对于未来交通发展的格局影响应该会比较大,因为飞行汽车的供应链和电动化功能和现在的电动车基本是一致的。

这也说明,对未来交通的蓝图规划还不够充分,我们要知道我们最终走向哪里,才能根据这个目标为现阶段制定更好的战略规划,集中目前的资源去发展。

我们要发挥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政府要做一些企业做不到的事,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譬如说我们的基础设施,未来自动驾驶甚至飞行汽车,会让车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座舱,这个时候,城市的基础设施肯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这是企业做不到的事情。

文件中还提到的产业链集群,这个点起得非常好。我认为政府应该把这个点打透,在产业上的集中度和密度才能体现你的产业竞争力优势,这种集群是其它国家很难做到的。把中国已有的纯电化和智能化、把创新和生态整合起来,这样打造出来的产业链集群,会让我们更加又竞争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考虑到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我们的制造成本优势已经越来越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业4.0就极其重要,这个一定是要推进的。但是这就会导致机器取代人工、劳动力失业的问题,这也是个很重要的点。

最后,希望政策能够给民营企业更多的支持,因为民营企业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来源,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这一点很重要。

——建约车评创始人余建约

 

7. 《五号车论》

(意见稿)里面提到的“基本原则”是“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开放发展”。原则和方向都是非常务实和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但在实际执行当中,对于媒体和消费者而言,最不希望也最反感看到的就是各种“骗补”和“形式主义”,比如之前沸沸扬扬的“水氢气车”、短时间内冒出几十个“新能源车”汽车品牌但当中真正具备实质技术实力和优质生产能力的凤毛麟角、某地的新能源客车为了骗补每天空驶50公里等等新闻,背后的本质都是地方的企业和行政单位,脱离了真正的“市场主导”原则,以“获得补贴”、“完成业绩”为目标而做的投入和开发,这样实际上是浪费了市场资源、贻误了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时机,甚至从长远来看养成了行业不好的风气。

而像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当中,奋战在“新能源车”,它们理应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新能源车”往小了说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当中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往大了说,也是中国在能源行业和科技行业“战略布局”的标志性行业之一,这个行业的成败,决定了中国许多相关行业和领域的科技成就和市场地位,甚至对中国未来是否能够“立足于世界汽车强国、科技强国之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真正落实“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尽一切可能避免“骗补横行、任务导向、的做法,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且从目前在世界上占据高科技行业主导地位的美国来看,任何一个行业当中,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能在市场当中发挥强势地位的企业,最多不会超过三家。比如飞机制造行业的波音、人工智能行业的 谷歌、芯片制造行业的因特尔和手机行业的苹果。市场强势的背后是最大程度的资源集中、效率集中,所以也期盼能集中国家的资源投入,真正“带领出”两到三家具备核心技术、强势市场话语权的中国“新能源车”品牌,相信到了那个时候,就能够充分实现规划中说提到的2035年“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进入世界汽车强国的行列”。

——五号车道 吴昊

 

8. 《AL频道》

充电配套设施的完善性和规范化需要保持可持续性,当下电动车有一部分使用体验不佳,不完全是公共充电桩数量不够的问题,而是消费者对于充电设设施资源的共享规范化认识不够,比如充电停车位被燃油车所占用,觉得占了也没所谓,不会有惩罚。

还有充电设施资源的完整度问题,比如前往充电发现充电桩设备已损坏,这些都是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非常影响新能源车的使用体验。

——AL频道 束静

 

网友/新能源车主有话说

 

建议把新能源车的补贴一分为二。

60%用来补贴车主,40%用于补贴偏远地区的充电桩(站)。另外建议政府制定相关规则,即每2公里的半径内应安多少充桩数量,让不同桩企充分竞争。同时规定快充桩与慢充桩比例,只补贴快充桩。

——皆电网友:向日葵

11111

应该多建充电桩,同时把补贴用在充电上,把公用充电桩的电价降下来,或者直接补给个人车主,让他们得到看得见的实惠。

作为一个电动汽车车主,我认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新能源汽车本身真有什么致命弱点,而是没有一个能保障其正常发展的大环境。

——皆电网友:蜗牛

 

①基础配套充电桩强力推进,最好下层到五级县城及乡镇。

②国家级宣传需跟上,目前90%以上的老百姓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偏颇,或者完全不信任。

③建议严查各地打着新能源招牌的李鬼企业。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超车产业,希望每个人都献言献策,盼望她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真正承载我们的汽车工业屹立于世界之林!

——皆电网友:涛声依旧

 

建议一定要取消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只有这样,各大车企才会加大科技创新。

并且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电动车防水/充电等方面的安全标准,以及鼓励绿色出行,提高群众消费观念。

——皆电网友:佚名

 

人没动,粮草先行,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首先考虑充电问题。建议每个加油站都要多配备充电桩,停车场所及住宅小区要加配备充电桩方便市民充电出行。

——皆电网友: 阿 弥 陀 佛

 

建议按地区行政及车流量进行充电桩的普及/分配管制。促进公交、出租车及市区内各种短途运输业务的新能源化,并完善好新能源运输类的制度。最后,希望国家能够联合各个车厂制定各种车型电池回收制度。

——皆电网友:月の道

 

 

*以上信息由皆电新能源媒体独家整理

+1

朱志延

简介:不吹不黑老编辑,爱汽车爱科技,目前是一个沃尔沃脑残粉。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