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没有马斯克的命,却得了马斯克的病

行业 发布于:2021-07-20 11:43:39

最近,李想叒因骂人上热搜了。

起因是7月4日,一位理想车主@正义谦叔 在社交平台晒出多条视频,指出自己的理想ONE车中座椅出现大量不明物质,疑似水银。

该车主于今年4月提车,6月时就曾在座椅缝隙中发现不明物质,但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7月又再次发现,于是将车辆开赴理想交付中心拆解查看,结果大吃一惊,座椅拆除后发现,座椅的支架缝隙、板材以及座椅皮座间等处,均有类似水银残留物。

之后,当事人和理想工作人员拿到检测报告,证实该汽车座椅中确实含有汞(水银),含量高达395g/kg,将所有水银收集后,比10个温度计所含的水银还多。

对此,理想汽车官方7月5日回应,针对用户反应的车辆座椅存在水银的问题,公司高度重视并已第一时间展开全面调查,并宣称:理想ONE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生产制造、运输以及交付环节均未使用到水银,并且符合《汽车禁用物质要求》(GB/T 30512-2014)及欧盟ELV等有害物质相关要求,请其他用户放心。

而车主对此的回应是:“很少有人坐我的副驾驶”、“身边的人不存在投毒的情况”、“怀疑是车辆本身的问题”,并强调“事件没有任何伪造、添枝加叶的嫌疑,自己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车主表示已经多次报案,但是警方并未受理。

水银从何而来?

按常理来说,汽车在制造过程中,虽然会使用到类似汞、砷、铅、多溴联苯等有害物质,但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在汽车量产出厂时,都会面临严格的有害物质检测,极低可能存在纯汞残留。

况且,水银具有易挥发性,液态水银在如此高温的天气下,很难做到从生产到交车、再到用车整个过程中一直存在,因此,因制造过程导致座椅缝隙出现水银泄露,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用排除法推测,大概率是“有人蓄意为之(投毒)”或“携带含汞物品意外破损”所导致。

李想的火上浇油

其实,理想“水银门”刚曝光的时候,公众的反应大多只是好奇和疑问,也就是静静吃瓜,待警方或官方的调查通报,但是理想汽车CEO李想的一番迷惑发言,却将自己和理想汽车置于异常尴尬的境地——

就在事件刚刚曝光,还没有调查结果时,李想就在微博突然破口大骂:

“连用水银(汞)投毒的栽赃视频都能拍摄出来,还大规模传播出来,实在厉害!谁在操作?”

“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祝愿你们血液里流动着水银,脑子里装满了水银!”

吃瓜群众,都被这几声吆喝给吓住了。

这两条微博,多次删了又发、发了又删,可以看出李想本人正处于失去控制的气愤中。

对于李想的回应,当事车主表示:“结果还没出来,他就先骂上了,这种企业早晚做不大。”要知道,车主原本是理想的粉丝,放弃了奔驰E而选择了李想ONE。

然而,遇到这样的CEO发言,有网友感慨“李想的脏话,比水银更可怕”。

通常来说,在类似危机公关事件尚未得到确认时,相关涉事人员尤其是高层负责人,应该先保持冷静,尽力配合调查,待真相水落石出,再给出结论。第一时间破口大骂,无论事件真相究竟如何,都是一个不太妥当的行为。

这一次,李想冲动之下再次“爆粗”的后劲儿可不小。可以说,若没有李想的惊人言论,“水银门”恐怕不至于发酵至此。

进入2021年,有关“理想汽车掉队了”、“理想老用户不如狗”等言论不绝于耳,作为CEO的李想压力之大可以想象。或许,李想这次“出离愤怒”的背后,也有着为理想汽车“叫屈”的诉求。

到底是李想有意借此事为理想汽车拉流,还是压力之下李想藉此机会释放自己?

目前看,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于理想汽车高端化发展的定位,都是不利的。

这不是李想第一次当众口吐莲花了

2015年,李想再创业,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创办了车和家(理想汽车前身)。

初期,有不少声音质疑车和家的SEV初创项目(车和家小型低速车项目),有国内媒体说到:“SEV电动车的创业项目必定失败,如果这个电动车能够上市,并且取得成功,我就直播吃自己的XX。”

对于该媒体的言论,李想直接回怼:“真没办法,太监也跑出来碰瓷了。”

然而,后来车和家SEV项目确实因为政策和产品力原因导致流产,这个拐点也促使理想汽车从此专注于增程式纯电SUV。

再来,2020年4月,瑞幸财务造假被曝光,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在社交媒体表示,“我个人非常自责。无论独立委员会的最终调查结果怎样,我都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李想随即转发消息,直接爆粗:“Sha Bi”、“诈骗犯”。再次引起一片哗然。

而最著名也是最言重的一次,就是2020年8月。

李想在理想汽车用户活动上,因为增程技术线路的问题,现场直播国骂:“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对,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TMD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场内场外,轩然大波。甚至于有现场用户说道,当你带着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参加聚会,但猛然之间,你家的小朋友突然问你“TMD是什么意思呀?”,此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其实,李想的暴脾气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遥想2013年9月,当时还是汽车之家总裁的李想,参加了江苏卫视的一档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

在节目中,蓝天队和碧水队在某大学组织了一场校园招聘会。李想是碧水队的成员,同组的还有姚劲波(58同城创始人)、汪小菲(俏江南集团总裁)、田宁(盘石集团创始人),队长是夏华(依文集团董事长)。双方各有几十家企业现场招聘,比赛胜负以招聘人数为标准。

但碧水队在合同上准备出现了疏漏,只准备了一百份合同,而对手准备了上千份合同。当李想得知该问题,且田宁还提出要让李想去打印简历时。李想不顾节目,直接发飙,他质问“合同没打印好,还要我打印简历,在干什么,脑袋进水了?”

随后李想更是扯高嗓门,称“这不是逼着我们去找一帮蠢蛋吗?”现场气氛十分紧张。当时队长夏华上前劝解,李想才安静下来。

事后,队长夏华表示当时吓了一跳。

李想的暴脾气,可见一斑。

祸从口出,打脸也是家常便饭

关于理想汽车的未来,李想曾放出豪言:“造车不需要百亿,10亿美元就能实现盈利。”而截至目前,两年亏损超过40亿元的理想汽车,拿了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单个季度的亏损额度仍超过7000万元。李想太小瞧了新造车行业。

之后,李想在2020年的“理想断轴门”又玩文字游戏,再次令人大跌眼镜。

截至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97起,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脱出率高于10%。随后,11月1日理想汽车宣布,将为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产的理想ONE,免费“升级”前悬架下摆臂。

有业内人士称,还是第一次听说把“故障召回”叫作“硬件升级”的做法。网友纷纷表示“李想这也太嘴硬了”。

理想汽车召开的秋季沟通会上,李想本人回应称:“升级肯定是因为当时有缺陷,这很正常。但这个缺陷跟其他正常行驶就断掉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发生碰撞时断的概率超过正常车的平均值,如果不撞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这一言论,再次引发热议与车主的声讨。

在重重舆论压力之下,5天之后,理想汽车发布道歉信,信中称“许多车主、媒体和专家朋友指出:此次行动应该按照‘召回’来定义,而非‘升级’,理想汽车的表述不符合行业和公众的认知。因此,理想汽车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批评······我们决定立刻启动主动召回程序。”

文字游戏失败,打脸表演成功。

就在今年5月,理想汽车推出升级款车型——2021款理想ONE。尽管升级车型颇有“加量不加价”的诚意,但却让理想汽车再次陷入到始料未及的舆论危机之中。

相比老款理想ONE,2021款新车在综合续航里程、辅助驾驶硬件配置以及智能座舱等方面均进行了升级,而售价只比老款车型高出1万元。

理想在5月销量公告中表示,“2021款理想ONE得到用户的积极反馈和认可,5月订单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理想汽车的上述表态很快便惨遭老车主打脸。

由于理想推出升级车型未进行提前披露,很多4、5月份购车车主认为,理想不仅有意隐瞒升级款车型的推出,还在销售环节诱导他们购买老款库存车型。一时间,“车主跟理想讲情怀,理想把车友当傻子”、“理想像特斯拉一样割韭菜”等维权行为在全国各地展开,并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

李想本人曾经在节目中说过,“如果早期的用户和后边的用户,交付的车辆差异比较大的话,我觉得对于早期的用户是不公平的。”但直到现在,李想本人也没有公开回应过新老款车型更迭这一问题。

对用户质疑的问题一点就炸,对用户的维权反馈却避而不谈,着实令人玩味。

为何李想总是口无遮拦?

有人说李想“膨胀了”,有人说李想“有傲骨”,还有人说李想就是为了炒作。

对IT行业往事略有认知的人可能会知道,李想、茅侃侃、戴志康和高燃作为80后创业代表,曾经被称为“京城IT四少”、“80后创业新贵”。

生于1981年的李想,成长经历确实异乎常人。

出于对互联网的兴趣,李想在初中三年就看遍了能接触到的电脑报纸、杂志。高二那年,李想自建了名为“显卡之家”的网站,当时在他所在的信息港热度排名第一。网站上的广告费,加上稿费,李想当时一个月差不多有接近2万的收入,比他的父母工资加起来多10倍。

高三时,他面临一个关键抉择——继续创业还是高考升学。

已经手握十万资金的李想选择了前者。

2000年,显卡之家变成了“泡泡网”。但随着网站的发展,李想发现,2003年以后整个电脑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了。

现实推着李想开始寻找新的领域,最后李想挑中了汽车行业——“汽车之家”网站应运而生。仅耗时不到一年,汽车之家就在几乎无推广费的情况下,跻身汽车网的访问量前五名。

到2006年底,汽车之家的流量达到汽车垂直网站的榜首,直到2013年,汽车之家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随后,李想创业的野心依旧在燃烧,2015年,怀着再造一个丰田的梦想,李想从汽车之家出走,成立新公司“车和家”,即现在的“理想汽车”,并于2020年再度成功上市。

截至2021年7月8日收盘,汽车之家和理想汽车市值分别为79.5亿美元、287.5亿美元。

天才少年、连续创业、旗下两家公司接连成功上市,这些亮眼的标签,似乎让李想有些“飘飘然”。

李想的理想主义

胆魄、执拗、焦躁、务实,这些看似矛盾的关键词恰好都汇集在了李想身上。比起李斌的“老好人”人设,何小鹏的“理工男”人设,李想的形象可能是最复杂的一个。

何小鹏说,自己和李斌都一致认为,李想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喝酒应酬,不讨好投资人。据悉,去年理想汽车成功上市后,有投资人建议要不要搞个庆功宴,李想直接说不搞,敲完钟回去该开会开会,该干活干活。

关于李想的争议,可以从李想的行事风格、以及好友的侧写中找到答案。

神似另一个到处怼人的CEO

李想多次靠“骂人”登上国内的热搜榜。

如果国外社交媒体也有顶流一说,那么有两个人必须要提名,一个是刚卸任美国总统并被社交平台禁言的特朗普,另一个就是来自硅谷的“钢铁侠”马斯克。

可以说,自特斯拉成立以来,马斯克就在社交媒体上“一路怼到大”,而且怼的几乎个个是狠人。

可能少有人知道,马斯克曾作为特朗普商业顾问团队的一员,跟特朗普走得非常近,特朗普甚至称赞马斯克为新时代的“大发明家爱迪生”。

业内人士认为,两人的关系十分具有"资本操控的战略价值"。的确,马斯克经营的多家科技公司(Tesla、SpaceX、Neuralink、The Boring Company、OpenAI等),多年来逐步转亏为盈,多亏美国政府的支持。尽管如此,马斯克对特朗普还是该怼就怼。

2020年11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半小时后,马斯克发布推特,宣布辞去两个特朗普顾问委员会的职位——“气候变化是真的,退出《巴黎协定》对美国不好,对世界也不好。”马斯克在推特上写到。

2020年9月,特斯拉还起诉过特朗普政府,对后者的中国关税政策表达强烈不满,还要求后者退还该公司已付款项并且支付利息。特斯拉对特朗普政府的指责充满情绪:两项对华进口关税的清单是“任意的”和“反复无常的”。

怼完前总统,接着怼世界首富。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曾一度四年蝉联世界首富,而他与马斯克也是恩怨已久。

马斯克和贝索斯,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巨头,一个是电商巨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其实纠葛颇深。特斯拉目前的两块主要业务,无人驾驶系统和太空探索领域,也是贝索斯当下的发力点。

2020年6月,亚马逊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自动驾驶明星公司ZOOX,全力进军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目的是提升亚马逊主营业务的效率,地面物流快递和空中无人机快递的未来,正是无人运输。

这家ZOOX,恰好与马斯克也有些渊源。2019年3月,特斯拉起诉ZOOX和其加入ZOOX的四名前员工,称他们窃取特斯拉包含WARP(物流软件平台)系统在内的大量商业机密和技术。一年后,ZOOX承认错误,赔偿特斯拉,双方和解。

也就是这件事,马斯克有了把柄,在推特上嘲讽贝索斯,毫不留情地嘲讽:“贝索斯就是一个抄袭者(Copy Cat)!”

再看太空探索。早在2000年,贝索斯就成立了运营商业太空业务的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2年后,马斯克的SpaceX成立。

2013年,NASA开始对私营企业开放使用肯迪尼航天中心39A发射台,马斯克和贝索斯同时看中这块业务,当时因怀疑存在不正当竞争,马斯克公开抨击贝索斯,认为后者动用政府关系,搞小动作、耍花招。直到2014年,SpaceX同NASA签下了39A发射台的20年排他性租约,成功怼赢贝索斯。

再到后来,2020年6月,马斯克再推文称:“是时候分拆亚马逊了。垄断是错误的!”

对此,贝索斯的回应是,转头支持新兴电动皮卡公司Rivian,这家创立于2009年美国电动汽车公司,因为在2018年洛杉矶车展上发布首款电动皮卡R1T一举成名,不仅拿到了高达5亿美元融资,同时还获得高达10万辆订单。亚马逊作为其重要投资者,已经准备好站在特斯拉的对立面。

怼完世界首富,继续怼硅谷另一位天才。

扎克伯格是硅谷头牌大佬,他家的Facebook也是家喻户晓的社交软件,然而却被马斯克质疑:“Facebook是什么?”

这次事件的故事背景是,2016年脸书被指涉嫌私下窃用用户信息,被用于帮助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马斯克当即嘲讽道“Facebook是什么?”

随后,这条推文就被网友讥讽:“马斯克,如果你是男人,就删了SpaceX的Facebook账号?”

马斯克立即回复:“我都没意识到还有这个账号。会删掉。”

又有网友再次激将:“特斯拉的Facebook账户也该删了吧?”

马斯克再次回复:“当然,反正看起来很垃圾。”

结果,特斯拉和SpaceX的Facebook官方账号真的消失了。在Facebook,这两个账号共有超过500万粉丝,还真是说删就删。

其实,除了Facebook负面新闻之外,两人还存在一些根本分歧: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你可能想不到,马斯克其实是人工智能的悲观论者。他多次公开表示,要求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保持谨慎,这项技术可能会毁灭人类和地球。马斯克在2015年就创办了一个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制定安全和道德标准。

相反,Facebook正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公司之一。

扎克伯格公开怼马斯克:“人工智能会让未来我们生活更美好,末日论非常不负责任。我觉得有些老是唱反调的人在试图煽动末日论。我真是不太明白,这太负面了,有时候我觉得这事非常不负责任的。”

马斯克回击道:“我和扎克伯格讨论了此事,他对这事懂得太少。”

同样参与“AI争论”的还有另一位大神,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Steven Pinker,他曾两次入选普利策奖,9次被授予荣誉勋章,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名伟人之一”。

关于人工智能话题,Pinker曾发推特嘲讽马斯克:“如果马斯克你真的对AI未来发展如此担心的话,那么特斯拉就不应该研发无人驾驶,因为这是我们所最先看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之一。”

马斯克则一脸委屈地阴阳怪气回怼:“如果连你(这种大牛科学家)都不懂功能性/狭义AI和真正AI之间的区别(那么就没人能懂它的威胁了),真正的AI运算能力比前者高出100万倍,人类会因为他们深陷困境。”

简直就是“谁来就怼谁”。

与很多公开发言滴水不漏的CEO不同,马斯克似乎从来不顾忌自己的言论。斯拉内部对此也很无奈。

有人说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是“推特治国”,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是“推特治司”。对于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发推特,马斯克也有自己的看法。

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他表示:“我发过的推文也不是每一条自己都赞成。当中有一些绝对是十分愚蠢的。但总的来说,好的多过坏的。这是绕开媒体直接跟大家沟通的一种方式。”

因为马斯克的电动车动了太多传统厂商、供应链的蛋糕,并且口无遮拦地影响股市波动。就有暗网传出消息,有人挂了1000个比特币(价值近3亿人民币)的悬赏,让马斯克终生闭嘴。据说消息一出,马斯克家人孩子都被保护了起来。

在很多投资人眼中,特斯拉不仅仅是车企,它代表未来;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如今的特斯拉被严重高估,投机者炒作的结果。但目前的现状是,曾经嘲讽过马斯克的传统车企,已落在特斯拉身后,正在奋力追赶。

就在今年1月,随着特斯拉股票上涨5%,达到历史高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个人净资产升至18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980.6亿元),一度超越亚马逊CEO贝索斯荣登全球第一大富豪。当然,随着股价的波动,马斯克第一的位置并没有坐太久。

马斯克怼人、李想骂人,有何不同?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觉得李想的骂人和马斯克的怼人有几分神似?

然而,事实上,两者并不相同,包括但不限于方式、态度、对象和用词等等。

马斯克基本怼的都是大佬,讨论的大多数是行业发展等大方向问题,态度更接近嘲讽,用词也相对温和,少有人身攻击,也少有国骂;

而李想,常常是国骂先起手,频频夹杂人身攻击,预设对象往往是涉及到自己利益的群体(哪怕是自家用户),态度也更加具侵略性。

所以,我们看马斯克怼人往往都是吃瓜看热闹,但是听李想骂人,虽然事不关己但却频频被刺痛,这其中的微妙差别来自哪里?

试着进一步分析,这背后可能存在一个原因:李想目前所达到成绩,并没有足够的底气使他肆无忌惮地口吐莲花。

2021年一季度,理想交付1.26万辆车,蔚来交付2万辆,小鹏交付1.33万辆。尽管在交付量上三家数据差距不大,但是增长速率上,差距却常明显:

一季度,蔚来同比增长422.7%,环比增长15.6%;小鹏同比增长487%,环比只增长了3%;理想交付量同比增长334.4%,环比增长-13%。


图表数据来自美股研究社

在三家的竞争中,理想汽车隐隐有了落后的趋势。在公司市值层面,理想汽车289亿美元,而蔚来汽车市值754亿美元,刚刚登陆港交所的小鹏汽车,市值则达到2800亿港元,市值方面也略显落后。

因此有分析认为,“销量疲软”、“断轴门”、“维权门”等事件持续发酵,让理想汽车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或许也是李想本人借助“水银门”事件“撒气骂街”的一个原因所在。

而且话说回来,理想汽车之所以被资本市场所看轻,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技术路线并不明朗,且缺少核心竞争力。

理想汽车采用的是非主流的增程式混动结构,即燃油发动机+电动机的模式。不吹不黑,增程式在解决当前电动车续航焦虑上有其现实作用,确实是一个可行的过渡方案。但增程式毕竟两头不靠,不能实现能源的彻底转换,与国家能源战略的大方向不一致。

只是现阶段,理想ONE的价格定位和硬件组合,让它成为了“没有替代选择”的存在。所以理想的头上一直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有一天,电池技术足够成熟,理想汽车的优势就会顷刻化为乌有。业界普遍认为,增程式是过渡方案,要想活下去,理想终有一天也会走上纯电动的道路。

从技术水平来说,理想ONE作为一台新能源汽车,需要加注95号燃油,而且高速能耗存在短板,用车成本与油电混动车相差并不大。而且,理想ONE搭载的东安动力1.2T三缸发动机,技术并不先进(这台发动机是长安旗下的东安动力自主研发的,2015年点火成功。但它并没有搭载到长安旗下的主流车型上,长安汽车正在全力打造自己的蓝鲸系列发动机)。

李想破口大骂“技术”,但事实上,从三电系统、辅助驾驶以及智能座舱甚至增程式动力结构上,理想都没有掌握多少核心技术。这也成为网友们质疑关键。

相反,马斯克的特斯拉,拥有全自研纯电平台、全自研超级芯片、以及顶尖视觉识别、神经网络算法、全自动化超级工厂,还有SpaceX的太空计划、星链计划,以及Neuralink脑机接口、The Boring Company隧道公司、OpenAI人工智能组织,这些全都是前沿科技的突破者。

特斯拉的股票登顶过汽车行业第一,自己也一度坐上世界首富的位置,这样的履历,确实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的玩笑与调侃增加了许多底气。

和充满矛盾的李想相比,马斯克更像是一朵奇葩,通过恶作剧的抨击以及戏剧化的虚张声势,在这个梦碎和幻灭的时代假扮小丑,颠覆传统,或许是看到了希望,又或是出于嫉妒,甚至病态的好奇——就像希望看到他的火箭在烈焰中坠落中坠落的观众一样——科技界对马斯克有着无穷无尽的兴趣。

他是一个梦想家、创造者,同时又是一个冷血的、惟我独尊的自大狂,他有打破陈规的勇气,同时又充满对人伦底线的践踏(譬如说对特斯拉自燃、Autopilot失控等事件的敷衍了事,在疫情期间强行开工,对员工人权的忽视等等)。

正是天才的创造力、桀骜不驯的性格和打破常规的魄力,让他在众多非议之中,一手举起了众多科技前沿科技公司,并且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也是马斯克的工业乐观主义仍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新能源车品牌形象与CEO深度绑定

可以说,现在新兴的新能源品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与创始人的魅力挂钩。包括不限于蔚来的李斌,小鹏的何小鹏,以及理想的李想。如今买理想汽车的车主,大致可分为两类人,一是为李想的个人魅力所吸引,二是因增程式结构在当下充电环境下的适应性。

但CEO争议不断的发言,也为理想汽车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显然,相对“维权门”事件自身的理亏,李想针对“水银门”事件有“恶意造谣的人和媒体”的假设展开反击,既表达了理想汽车“作为受害者”的委屈与愤恨,又能唤起人们对“有人故意抹黑理想汽车”的联想,从而拉回同情分。

作为媒体人出身的李想,或许具备某种引发话题、引流流量的天赋,但他没有马斯克的履历,自然达不到马斯克的效果,依靠“频频骂人”所带来的流量与关注度对理想汽车来说,短期有效,但长期来看,对品牌高端化战略恐怕适得其反。

特斯拉长期以来的品牌效应和“钢铁侠”马斯克个人IP的影响力,显然是其能够占领消费者心智的一大关键。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种所谓的个人魅力,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公众人物,口嗨和流量并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产品才是。假若马斯克在行业内并无建树,只管怼天怼地,一样只会招黑。

快进的市场,急需曝光和流量

在传统车企中,有一条不言自明的原则:品牌知名度可以慢慢打,品牌形象毁了再想要重建难上加难。但是在新能源这个快进的市场,没有曝光和流量,转瞬之间就会被落下赛道。因为中国正在经历自己的“技术冲击”(Techlash)时刻。市场不会给你时间,慢慢打造知名度。

对于李想们来说,创始人的声量往往代表着企业的声量,嘴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没有关注那就创造关注。

通过过激的举止行为,激起外界的热烈讨论,哪怕存在争议也不重要,因为重要的是成为大家议论的中心,每一句的“谈论”就意味着品牌知名度要上升一分。因此,无论是出于个人性格,还是品牌营销或其它原因,CEO频频发声也可以理解。

但是发声的内容很重要,调侃、嘲讽甚至批评的内容大家可以容忍,但多次当众爆粗、口吐莲花,确实会拉低投资者对品牌的好感,让自家用户感到难堪,也斩断了路人缘。

更好的回应方式,其实还有很多,为何非要走那一条“毁誉参半、是非不断”的小路呢?

(图/文/摄:皆电 唐科)

+1

唐科

简介:不喜欢汽车的摄影师不是好铲屎官,喵!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