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零跑 | 新品发布的背后:坚定以大众化产品发力的信号

行业 发布于:2023-03-06 10:54:36

3月1日,在2023零跑全新新品发布会,零跑C11增程版正式上市,与此同时还发布了2023款C01、C11(纯电)以及T03,竖立了以大众化的产品来坚定发力的信号。

借此机会,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零跑汽车市场部总经理-周颖,共同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皆电也对零跑新品布局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这场专访对于全新产品布局,未来新车规划等重点内容均有详实阐述,信息还是非常多的。

今年竞争压力比较大,包括咱们主打的15-20万级市场,有很多品牌都在下压,我们怎么在这个市场进行定位占位?另外我们是主打极致性价比,这种品牌会不会对于我们之后整体的品牌向上造成一定的压力?想知道之后我们是怎么打算的,对于品牌向上方面。

朱江明:因为15-20万市场,在传统燃油车来说,属于中等偏上一点的水平。我们的理解,我们今天在会上也讲了,未来燃油车和电动车应该同价,甚至在有些配置的表现上,电车比油车更好,特别是智能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肯定会更好。所以未来我们理解15-20万价格属于重要段的价格带,未来燃油车和电动车会同价。所以接下来的区间也一样,这也不是一个非常低的价格,低的还有10万以下的,还有小车,10-15万的A级车的区间,15-20万未来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是A到B之间的区间。

   

今天价格出来,大家纷纷表示太卷了,最早跟朱总接触的时候,因为朱总出身的原因,大家都说零跑是汽车界的华为,以及这几年看下来,感觉我们极致的性价比,更像是汽车界的小米。所以走到现在,消费者在认知上如果拿我们去类比,您更倾向于我们是汽车界的谁?除了汽车界的零跑以外,我们的极致性价比的概念,接下来到底什么地方是我们很核心的给予消费者的认知?谢谢!

朱江明:我们是汽车界的零跑,不是小米也不是华为,我们要取长补短。每家企业都有长的地方,也有短的地方,我们的想法是希望在汽车这个领域,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传统的车企,如果是豪华车,就一定要有高的溢价,要毛利很高,比较稀缺。我们要让豪华平权,哪怕奔驰S级的车,也就20万成本,不可能是60万的成本,剩下的都是品牌溢价。当然它的量比较少,可能综合成本比较高一点,成本就那么多。

我们是希望通过零跑自己的创新,让自己的产品在技术,满足用户的需求各个方面,更有优势。当然,我们是以成本定价,而不是以品牌定价,这是我们始终要去贯彻,要去执行,要去落地的策略。我们做用户的代工厂,我们说得很清楚了。什么叫用户的代工厂?我只是帮客户,就像原来很多女孩子说,我买了一个毛线,到加工厂去加工一下,就赚点加工费,就那个意思。但我们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而是我们要建立在零跑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积累零跑的创新能力,希望我能够做更好的产品,但是我给到用户的是有极高品价比的产品,这样一种理念。不是说一定要做low,包括很多的技术储备,我们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我们只会比别人好,不会比别人差。当然我们不会追求很高的毛利,这是我们的策略。

 

今天看了发布会,有两个印象特别深刻,就是配置高、价格低。我想问一下咱们“铁桶车”的概念,跟同价位车比,有什么对手不可比拟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咱们的全产业链是全域自研的,配置这么高,价格这么低,我想问一下咱们的利润如何保证?我跟很多车企聊天,他们说今年要销量、要市占比,牺牲利润,先活下来,咱们零跑是这个策略吗?还是有其他的策略?谢谢!

朱江明:我想通过我们自己的全域自研,从成本结构上,随着销量的增长,很多方面还是比别人有优势的。比如传统的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我们展示的一辆车的70%的成本基本上是全域自研的,会随着2023年零跑销量的增长,带来很大的溢价。同时我们做了很多创新,希望通过创新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比如说大家都是用8155,人家做8155可能只做了座舱一个功能,现在我们8155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做四个摄像头的环视,可以做阿嘉米斯的调音,现在把功放也做在8155里面了,我们一子就比别人节省了1000多块钱。这就是通过技术的能力,技术的创新,去综合地降低一些成本,来获得竞争的优势。

 

零跑的铁桶车,在同价位,有哪些是别人不可比拟的优势?

朱江明:铁桶车没有明显的短板,无论是在哪些方面,无论是传统的底盘、内外饰,以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各个方面。因为很多车企旗帜鲜明,比如说新造车势力,大家就说人家都没上,激光雷达都装上了,不管好不好用,能不能用,装上再说,这是一类。还有一些车企觉得现在的老百姓觉得只要是电车,使用成本低,不管你车机好还是不好,或者音响好还是不好,能开就行。这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所谓零跑铁桶车就是,我希望我的车没有短板,无论是在传统的底盘、内外饰上,还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上,希望我们的车没有短板,这是叫铁桶车。这是我们的策略。

补充一下,我们C11刚上的时候,有很多老师说我们是水桶车,刚开始我们内部也在说水桶车这个东西,好像给人感觉很平淡。但现在来看整个市场,新能源车用户的需求,已经从前期的比较尝鲜、猎奇,可能是要某一个地方特别突出的需求,变到现在的用户更追求的是均衡和实用,更务实的消费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零跑做的极致化的水桶车,到了铁桶车这个阶段,是能充分满足现在新能源车大众化需求的这样一个产品。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看到25%,15-20万车间的占比,算起来就400万。今年以来价格区位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咱们内部可以披露的目标是多少?年度预期是多少?第二个是增程跟纯电版相关的,目前也有不少订单,增程的比例是多少?纯电的比例是多少?零跑今后在两条路线并行的情况下,它的侧重点会是怎样?想听听朱总怎么看。

朱江明:比例是多少,是看用户去选择,我们已经公布了价格,用户选择纯电还是增程,以用户的选择为主,我们只是合理根据成本定价,现在我们纯电的售价和增程的售价。2023款今天刚刚公布纯电的价格,以前也没有预售,所以现在也很难讲订单的比例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的增程,收到了非常多的订单。当然我们那时候公布的是15.98万,还不是14.98万。

曹总:我稍微补充一下,之前朱总给我们的要求,不管是纯电还是增程,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的价格,我们的想法是不管是纯电还是增程,只要你想选择C11,都有同样的价格竞争比,你可以选,这是交给用户来选择,我们不是说想要在增程还是纯电上面有很倾向的比例。

零跑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如何呢?

朱江明:现在也是上市公司了,还不便去透露我们的规划。2020年我们卖了8000辆,2021年4.3万辆,2022年11万辆,我想我们今年至少要有比较大的增长。

周颖:我们这么有竞争力的产品在这个地方,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今年的表现。

    

谢谢朱总,问一个偏向行业的问题,今年市场的竞争压力极大,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尤其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公众公司,问的问题是很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整个新能源电动车领域,现在遇到明显的矛盾,卖得多企业背的压力越多,也就亏得多,但卖得少,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又没办法拉高,目前来看这是一个天然的矛盾。当然这个问题,我不是针对零跑,而是想说咱们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如何看待整个行业目前面对的极度胶着的两难选择,一方面要做量,一方面要盈利,同时您又是强调把平权和价格做到实惠的人,这样的情况下咱们的选择是什么?或者您觉得这个行业打破两难合适的基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怎么实现?谢谢!

朱江明:因为大家都看到这个行业很惨,大家也说在拼杀。对一个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在增长的市场,那肯定量是更重要的,首先要保证你有市场的占有率,这是我们第一追求的目标。当然,我们也需要追求少的亏损,在这一点上,到目前为止,我们零跑在这个方面还是亏的最少的,大家有七八年的创业历程,这些造车新势力,我们零跑所花的钱到目前为止最少,亏损也最少。我们前期有这种企业经营的经验,以及对产品研发的投入的把控,包括对市场端的费用的投入,我们都比较克制。我们更多的是去让利给消费者,所以大家看到我们财报里面,前面两项都花得很少,无论是研发费用还是市场的投入,我们毛利低,亏得多一点,在毛利方面更多的是让利给消费者。所以才会给消费者建立这种信心和信任,对零跑的产品感兴趣。我想从2023年来看,我们既要去缩减、去优化我们的成本,同时也要追求更大的量。这是我们的目标。

    

接着刚才的问题问。刚才您回答的时候是借助全域自研,我们有成本方面的优势,包括您刚才也提到2023年要继续优化成本,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优化成本的一些策略。

朱江明:首先我们是通过更多的创新去降本,包括我们的CTC,也是降本的方式,刚才我说的座舱,以及电驱动,我们自研的部分,我们有比较好的降本基础。同时,我们也是采用平台化的架构,接下来全是同平台的架构,也可以带来很多成本的优势。因为我们通过七年的研发团队的建立,已经在电池、电驱、电控,包括整车各个方面共享化、平台化,我们已经做得比较极致。所以未来上规模以后,我们的成本优势会越来越凸显,比如我们的座舱,我们将来全部只有一个平台,哪怕我们将来有ABC几个产品系列,但都是同平台。包括我们的电驱也一样,我们的电池整个架构,CTC的架构,也全部都是平台化,这些都可以带来规模效应以后的成本下降。

    

咱们在推出C11增程版之前,是否对理想汽车有过研究?现在市面上有一种说法,你们是在用更便宜的车型走理想的路,让理想无路可走,请问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以及如果之后理想推出20万以下的车型,你们怎么看待?谢谢!

朱江明:我觉得我们跟理想是完全错位的,从来没有正面竞争的,理想已经说了,它不做20万的车,所以我们是走不同的用户群,也不存在竞争。我们思考为什么做增程?在现阶段,在未来的3-5年之内,还是有很多用户还是有对充电的顾虑,对续航的顾虑。就像你们每个人的包里,可能有一块充电宝,但是可能拎在包里从来没用过,增程也是这个用处,你放了一个增程器,感觉上了保险,感觉不要找充电的地方。但如果你自己家里有停车位,增程器可能永远都不会用。所以我觉得增程在未来的3-5年内,还是有它的市场的,而且还有一些特定的市场,比如东北三省在冬天,增程是得天独厚的可以解决取暖、电池加热、增加活性等等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所以我们觉得增程还是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的。我们未来在每一款B系列和C系列的车上,除了A系列代步为主的三五百公里的小车以外,我们将来B系列和C系列,每一款车都有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而且我们会同步发售,同步进行发布量产,同平台化开发,也节省很多成本。

    

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一直说我们是用户的代工厂,但其实我们的代工厂是消费者的代工厂,代工厂一般意味着低价没有利润,但是很难活,我们说的是品价比。我想问我们如果要有品价比,按成本定价,是按照什么样的成本?因为互联网以前有个规则,是按照未来的规模来定价,我们的价格是按照未来的规模来定的吗?如果是,多少万才是我们盈利的分水岭?第二个问题,在发布会之前,您播放了一个采访的内容,现在零跑相当于当年大华发展的哪个阶段?您说到大华最低的时候是40亿,最高的时候900亿,所以我想问一下零跑相当于当年大华发展的哪个阶段?谢谢!

朱江明:首先关于代工厂,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很多代工厂利润都是很高的,比如富士康、立迅精密,你们搞财经的都很清楚,都活得很滋润。包括宁波有一家代工厂,一年有50亿的利润,就是专门给优衣库、阿迪、耐克做代工的,它是靠规模。我刚刚讲我们不追求高的毛利,我们就是以成本定价,我们现在可能有那么一点味道,可能还不到成本,因为还亏损,有点互联网的预期。但这个预期,我觉得不会长,2025年可能汽车行业格局就定了,你就要在这个阶段能够有你的一席之地。

跟大华相比,这是不一样的产业和市场,因为大华那时候,是相对轻资产,汽车是重资产,因为大华2008年上市的时候,虽然只有40亿的市值,但是那时候有七八千万盈利。我们现在还在亏损阶段,不具备这种可比性。

    

因为今天很多同行们都问了成本的问题,我想跟着这个问题继续问。刚刚在发布会上,提到好几个15-20万某主流产品等,这些都是在咱们竞争价位段里面,不同的驱动方式,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都是非常有代表性也很有竞争力的车型。咱们无论是通过代工厂、技术创新降本也好,被点名到的某主流产品,他们也有很强的这样的降本的能力,因为他们的规模也非常大,这个边际效应也会比咱们更明显。所以如果说当2023年的竞争趋势达到很白热化的时候,如果咱们的这些直接竞品,这些对手也采取降价的策略,咱们还有什么应对的plan B吗?

朱江明:首先我们举了一些例子,我们举的例子都是业内排在最前面的,他们在油车当然是非常领先的,但是他电车可能还在起步阶段,它的成本不见得比我们有优势,我说的是外资品牌。国内品牌因为有规模了,如果我们去年做到十多万辆,在全球,如果还差一点,也能排到20来名,还能更前面一点。

这个大盘,从燃油车角度来看,我们排名肯定后面,如果我们今年也能翻番,明年再翻番,那我在电车领域可能也能够从前20进到前15再慢慢进到前10。比如我去买电池,比我们举例的厂家有优势,因为电池占了40%的成本。如果我现在去买电池,比另外几家总要便宜点。所以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当然它有资本的优势,有很多的资本积累,但它现在有钱也没处花,产品没出来。

    

刚才说到C11增程版打的也是30万价值的车,提到增程版,30万级别的我们能想到的有问界M5,包括在20万以内的长安马上也要发一款增程版的车,您怎么评价这三款车?以及我们对于C11增程版,预期销量能达到多少?或者您在这个细分市场能占到多少的市场份额?

朱江明:首先我们是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创新,我们自己的很多与众不同,去创造一定的差异化,然后我们的策略是以成本去定价,这是我们的原则,用我们全域自研的技术能力去做更多的创新,这个创新包含两方面,一个是在优化成本方面的创新,一个是我们独到的,零跑独有的,像Face ID也是零跑独创先发明的,现在有一些车也开始做了,去取得这种核心的竞争力。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策略,我们是刚刚讲的两个主要的策略,在产品上确实有重叠,包括M5还有长安的产品,每个产品可能都有很多方面是相同的,所以各自有各自的策略去面对他自己的主流市场。

曹总:刚刚说到M5和长安的产品,从同样是增程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产品差异化上来说,还是有很多我们自己的优势。当然这两个产品也是非常好的产品,不可否认,他们有很多用户的认可。我们在差异化上,比如我们的空间,我们的智能化这一块,可以很快速地去做迭代,去做满足用户需求的开发。还有最直观的,成本上M5的售价是比C11要高出接近30%。这些优势综合下来,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有信心跟他们直面竞争的。

 

今天看了新产品的定价,还是挺冲击的,但是从行业来说,最近一个多月,大概有很多的产品都降价,包括丰田的产品,一下子降了6万块钱,也挺多的,还有没推出来就说已经降了10万块钱的。我们零跑这块,您觉得我们是主动的降价行为还是被动的行为?您刚才也提到价格这一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和我们垂直供应的体系。但您刚才也提到要拼到2025年,还有三年时间,您觉得有什么能支撑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吃到红利拼三年?

朱江明:这要综合来看,一个是我们的技术积累,至少我们未来体系化、规模化的能力越来越强,平台化,在研发上的投入,它的效率会越来越高,都是已经平台化了,减少这方面的投入,把这个钱补贴到产品上来。同时,也要利用规模所带来的整体成本的优势能力。第三个是要通过更多的创新,不断地去降低我们产品的成本,一样的配置,我们如何做到比别人的成本更低,那就要靠你的技术创新,靠你的能力去达成。

    

首先今天增程式的价格很惊喜,记得上次预售的时候,我猜说不可能到14.98万,结果真的是。所以我想问的,我们最近在做混动,发现15万级别是没有增程式车型的,所以我想问一下别家在15万车级别不做增程,市场为什么出现这个格局?第二个,增程上了之后,对我们整个的销售渠道,应该有很大的变化,因为用户会更下沉,会有一些北方地区的,那我们在用户服务和用户的渠道建设上,目前有做什么样提前的预备和规划吗?谢谢!

朱江明:我们确实做了一些规划,特别是在渠道上,因为随着增程的推出,东三省更有优势,包括一些下沉的渠道,三四线城市可能增程更合适。我觉得我们这款产品,跟2021年9月份的我们推C11纯电版的时候,大家有一种感受,那时候我们推出一款15.98万,500公里续航的高配的C11车型,大家也觉得很吃惊,也得到了大家的热捧,当初也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去年卖了5万辆,如果没有供应链、芯片、电池那些影响,可能我们去年的量还要更大一些。所以我相信C11增程,也是同样的,在这个价位段,一定是会得到用户的欢迎。同时通过我们一年半时间的积累,零跑的能力,零跑的产品各个方面,都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这次我们的媒体试驾会,就是C11增程,大家体验零跑C11的底盘,已经有了豪车的感觉。

当然,从我们C01开始,我们整个底盘,整个的驾控,就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是媒体还是用户,对我们C01底盘的调校,对整车的完整度各个方面,我们又有了一个提升。C11增程是在C01的基础上再做了优化,所以我们会不断地去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不可否认,作为一个新势力,从第一款车到第二款车再到第三款车,它都是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无论是承认还是不承认,一定是不断地去积累经验,去少犯错,推出更好的产品,我想一代肯定比一代好。今年9月份我们还要推B系列,我们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我们也是不断地提升自己,让我们的产品越来越有竞争力。谢谢!

    

我们之前在大理也测试过增程版的车,给我感觉这个车应该是20万以上的车,14万的售价实在是物超所值。实际上用增程的车去做这个市场,我觉得打的是燃油车,而实际上你们的定价已经是要比同级别燃油车的定价还要低,这对市场的冲击,我觉得已经有前车之鉴了,燃油市场的反扑,以及他们传统车厂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这种不遵守规则的打法,他们觉得手足无措似的。您如何看这种新的市场的发展方向?谢谢!

朱江明:我觉得新人进场,肯定不能按常规出牌,如果按常规出牌,怎么可能有优势?肯定要不按常理出牌,不然就不可能成功。你要革命,我党也是因为革命才能成功,才有了今天。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按常理出牌,无论是商业模式,我们刚刚说做用户的代工厂,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打破了原来做品牌+代工,是两家分开的,我们是品牌和代工二合一。因为代工就赚几个点的毛利,靠的是规模,那是代工厂的商业模式。而品牌,就是要讲故事,我要溢价,从代工厂那里拿货,要把我的品牌logo打上去,把它卖出去。我们新的零跑的商业模式,作为用户的代工厂,我们就是把两个综合起来,我直接面向用户,但是我只赚代工厂的钱。这是从商业模式上来说的。

第二个,从技术创新能力上,因为最终还是靠产品,产品不行,一切都不行,我们就是要有这种创新的思路。今天零跑C11,以前我们可能比较含蓄,今天我们说得比较直白,我们就说是铁桶车,就是在这个价位段上,怎么可能有双叉臂+五连杆的独立悬架,这就是差异化。还有座舱,传统燃油车15-20万的,它的智能驾驶,都是比较低级的。我们就是要用这种差异化,去挑战燃油车市场,挑战原来的市场格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刚才2023款零跑车的全新产品都官降了,官降之后在老用户端,零跑这边有没有什么权益和举措给到老用户?

周颖:首先我觉得产品的迭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零跑非常感谢也非常珍惜每一个用户,所以针对这次整个2023款的产品换代,我们也给到老的车主,尤其是近期交付的车主新的权益。首先是C01,我们会给到去年9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7日交付的这部分车主2万的能量积分。除此之外,在今年已经交付的C01车主部分,会给到他们整车终身质保的权益。与此同时,从T03和C11,今年一二月份交付的车主也会给到整车终身质保的权益。这也是零跑对老车主表达的最大的诚意。

    

有一句老话叫生于忧患,我想问一下您对于零跑未来的发展会面临哪些挑战有什么想法,以及应对未来的挑战您现在已经做了哪些准备。

朱江明:因为我是一个创业30年的人,所以说对于风险这个词,在我脑海里可能比别人要更加稳固一些。原来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有一些是老板出身,也有一些是职业经理人出身。我是一个很保守的人,比如打乒乓球,21个球,前面没有15:10,后面我可能赢不了了,我要有绝对的胜算赢的这种。所以我对零跑还是充满信心,比如我们的技术体系能力,上次1月份我们做了一个媒体的沟通会,我们的研发团队是原班人马,从2015年干到现在,非常稳固。而且我们的整个技术体系能力都建立得非常好,工厂制造这一块,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体系化、能力各个方面也具备。包括我们的市场,经过我们去年的调整,也开始焕然一新。可能媒体朋友们也感觉到,我们的marketing也比以前要进步一点吧。

所以我对整体的团队还是充满信心,对我们现有的产品也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的合作,我们也很看重,我们整个产品线的设置,整车产品线,曹总是负责整车产品线的,从研发、制造端到端的,今天你们在前面的展厅也有看到我们整个智能座舱的、智能驾驶的,有电驱的,有电池的,我们有几条,未来跟第三方合作,跟一些车企合作的产品线,现在我们也谈得比较多,接下来也是我们的增长点。

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能够跑出来。确实有很大的挑战,但是我想今天的发布会,前面我们都相对比较沉闷了两个月,因为我们不想太多地去说,我们是一个产品转化的过程,要让我们的合作伙伴,门店轻装上阵从3月份开始卖新车,都是从0到1的切换,所以我们前面销量下降了,我们从3月份开始要重新轻装上阵,一路向前。谢谢!

    

今天很高兴看到了C11的增程版终于上市了,这款车型的上市,我觉得对于零跑来说,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意义。之前零跑都在纯电领域做布局,这次是有纯电跟增程的双动力布局形式,我想具体了解一下零跑对后续的双动力车型的具体规划是什么样的。刚刚听到今年9月还会推一个B系列的车型,这一块是不是有相应的规划?另外,怎么看待纯电和增程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谢谢!

曹总:说到产品规划这一块,刚刚朱江明提到我们除了A级车,就是小型车,比如四五百公里城市代步为主的车没有更换增程以外,我们C产品线以及下半年要发布的B产品线,后续会同步推出增程和纯电的两个动力形式。具体的车型,基本上会以同平台的SUV和轿车,甚至是跨界车为主。在后续的动力规划上,我们认为在短期,比如3-5年,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到纯电和混动的增长趋势,混动目前来说,它的增长趋势还是比纯电要高的,所以短期内,我们认为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这个还是顺应用户、消费者的诉求,如果市场发展需要,用户需要,这个动力形式还是会继续再做。

    

刚才的价格大家都很惊喜,非常卷。我知道咱们今年是有毛利目标的,我想知道这一次调价之后,我们的毛利目标完成上会不会承担一定的压力?谢谢!

朱江明:我们还是要努力去做到这两个平衡,就销量、毛利的平衡,更多是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去优化我们的成本,达到比较好的毛利。整体来说,我们还是以市场第一,当然也要兼顾毛利。

    

我们1月的交付量表现得就不算特别好,今天是月初3月1号,会发2月的交付量,关于2月的交付量您有提前的预告吗?第二个问题,C11增程版的价格很有竞争力,我比较想了解,之前也知道了C01应该也有增程版本,这个车目前的规划在上半年上海车展还是哪个节点推出吗?

朱江明:C01我们会在7月份左右推出增程版。2月的交付量,我们比1月份好很多,有一些起色,但我们更多的是放在3月份,因为今天发布的产品,我们确实对2023款做了一些创新的优化,所以这个时间点上往后,2023款的推出有点延迟,所以我们2023款的交付要从3月份开始。

曹总:一二月份的销量,我再补充一点,大家看到这个数据,可能会有怀疑为什么说零跑的数据不好看,刚刚讲了一下,我们为什么想要在3月1号开始真正轻装上阵,前面的原因,一个是去年的退坡之后原来的存量车,不想成为包袱,第二个是要为今年全力推全新车型做出准备,包括今年春节一二月份的时候,我们工厂要为上新的车辆做准备、做调整,所以一二月份的时候,我们自己是预料到的,是有在做布局和控制的。

周颖:就是战术性的先蹲下。

今天我注意到零跑发布了增程版,有两个电池版本,一个是CLTC工况下180公里,另外一个是285公里,对于增程用户来说,如果有家庭桩,使用起来差别不大,为什么180公里的版本只有舒享版没有智享版?是不是说主要想销售的还是长续航版本的?

朱江明:我们的考虑是这样,因为城市用户,我们觉得他充电相对不方便,所以他会选280公里续航的用户会多一些,而这些用户对智能驾驶功能会更加关注,所以我们有智享版。而180公里续航的这种,我们觉得三四五线城市作为家用,一般县城你跑一趟来回小于100公里,可以天天家里充电,智享版对他用处不大,也是浪费,所以我们就没有规划这个版本。

    

今年1月上海发布了一个新的政策,就是从今年开始上海的用户去买增程车,不能上绿牌了,这个事情对于今年的插混车型市场会不会有影响?咱们的车会不会发得稍微晚了两个月?还有一个问题,您觉得今年对于地方的鼓励性的政策有没有什么预判?谢谢!

朱江明:首先我们增程所面对的用户,不一定就是北京、上海这些,因为我们在15-18万的价格区间,确实希望能够争取到一些燃油车的用户,所以更多是在全国范围,不一定要在上海、北京。现在买电动车,也已经不是原来那种只是为了一个绿牌才去买电动车,而是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无论是使用成本、使用操控的舒适性各个方面,电车都已经慢慢在超越油车,所以我们希望它是一个能够全国范围内销售的。所以上海和北京对它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另外,现在很多北京上牌的,哪怕买纯电的车,也是用蓝牌来换,而不是一定要等绿牌,这个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了。我想接下来上海这种情况也会出现。

关于政策,一季度可能各地的政策会密集一些,因为国家希望一季度要开门红,所以各地都在抓零售、批发等各项经济数据,所以会有很多政策。二季度、三季度开始,随着经济的回暖,我觉得这些政策反而会少下来。

周颖:补充一点,我们现在说油电同价,甚至今天零跑我们打出来的是,电车的购买成本比油车更低。这个程度上,我们对于政策的依赖,应该几乎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是完全站在一条线上去跟油车做竞争了。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交流先到这里,3月1日是我们的里程碑,今天我们明确了零跑整个产品理念,包括我们非常有信心地提出来“选车看零跑·价值有参考”的品牌理念。

今天大家都反复聊到价格,我想说的是,价格是我们的敲门砖,我们是希望用这样一个非常有诚意的价格,让更多的用户可以看到零跑。就像刚刚老板说的,希望大家可以到零跑店里去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哪怕你不买零跑的车子,我们也可以给您做一个价值上的参考。所以希望各位老师把我们这样一个非常有诚意的理念,带到整个市场,带到用户。谢谢大家!

(图/文/摄:皆电)

+1

宗泽

简介:凛冬...啊不,燃油车禁售将至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