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 or 鸡腿?这些设计臣妾看不懂啊!

技术 发布于:2022-03-09 17:36:15

在汽车发展史的前100年,小汽车一直恪尽职守,忠于本分地履行着交通工具的职责,将车上的驾乘人员安全地从A点运送到B点,它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汽车设计也为这套理论服务,尽可能简约的内饰,没有多余的功能,让车主能更专注在驾驶上,换个角度想,车辆的可靠性表现也能更好。

但随着智能交互、自动驾驶和电动化技术开始走向千家万户,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局限在运输层面,人们希望通过买车获得更多附加价值,相比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操控、性能参数,还不如选择一台配置丰富,功能更多的车型。

无独有偶,对于一众急需在新能源市场扩张的车企来说,要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里花尽量少的开发时间和金钱成本,获得大量的关注,聪明的厂家,想到的方法那就是多给新车配备一些“新奇的小玩意”,新车一经亮相,就能立马就把消费者的眼球抓住了。

这双方的需求不就对齐了嘛?那还说啥?整活!

近几年,汽车功能确实变得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小设计确实也非常吸睛,但此时人们开始发现,这些新增的功能,我平时都用不上啊,甚至还造成我使用不便的状况,翻译成人话,那就是花里胡哨的设计变多了。而这些设计的整车成本占比也在逐渐增大,人们开始思考一些设计是否具有必要性。今天我们也来聊聊新时代下一些“鸡肋设计”。

迷之创新?新能源车上的黑科技真有用吗

当然,一项功能和设计实用与否,还得是因人而异,本文讨论的“鸡肋”更像是介绍一些此前未曾见过的新设计和功能,如果你觉得这些功能是有用、实用的话,不用怀疑,那肯定是你对。

可升降中控台

从特斯拉开始,到拜腾(虽然没量产),人们对车内屏幕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双联屏、三联屏、四屏组合,再到一体式贯穿式大屏,车企也深谙其道,都在这新车的中控大屏上费尽心神,既然屏幕再大意义也不大,不够吸睛了,那给屏幕甚至整个中控台加个升降功能咋样?

 

岚图FREE在推出之初,卖点之一就是这里提到的可升降中控台,关于这项功能,相关厂家给到的说法是为了适应车辆不同的驾驶模式和驾驶员不同的驾驶习惯,将中控台降低以后,可以让显示界面变整洁,让前方视野更宽阔,营造更为运动的驾驶氛围。

但问题来了,人们坐在车里,无论中控台如何升降,似乎都对前方视野影响不大,至于界面整洁这一块,电哥认为可以通过调整UI来完成。不过有一说一,这设计还是蛮炫酷就是了。

除了整体式中控台升降以外,也有别的新势力厂家开始琢磨区域升降,智己的首款新车预计将搭载分体式升降的中控台,整体效果大同小异。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车企愿意在“玩屏幕”方面下功夫,其实像比亚迪的旋转式大屏,甚至即将上市的高合HiPhi Z的可移动式中控大屏都是殊途同归的设计,面对越来越花哨的大屏,你怎么看?

全景天幕

国人对全景天窗的偏爱,那是许多厂家都知道的“秘密”,许多中国特供版本车型,都爱给配上全景天窗,要用国内消费者的话讲,那就是“高级”。但随着汽车线条变得越来越复杂,全景天窗设计难度大,那就给大伙来一个全景天幕,“车顶的玻璃占比越大,就越高级”似乎也成为了共识。

毋庸置疑的是,车体表面使用的玻璃比例越大,在车内的乘客能感受到越宽阔的视野,通透敞亮的乘员舱环境,对降低乘员在车内乘坐时的压抑感觉还是相当有效的,当然这理论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比例之下,如果玻璃比例过大的话……

从特斯拉时代开始,不少人就冲着全景天幕的设计去的,认为这样的设计非常具科幻感,然后许多车企也开始模仿这样的设计,然后,大部分人都在车内被晒得受不了了。怎么办?造福了汽车后市场呗,一堆深色玻璃膜、遮阳幕改装案例充斥网络,买全景天幕车型配遮阳改装变成了标配。

虽然吐槽这样的设计,但其实无论是全景天窗还是天幕,设计的初衷都是为车内乘客带来舒适的乘坐环境,其实为了解决太阳光直射问题,有部分车企已经为他们的车型装备可变色的玻璃(可类比为波音787上的变色舷窗),这样的话,车主就能按照天气状况和自己的需求调整玻璃的透光率,目前像岚图、极氪部分车型已经用上了类似的技术,以后应该有望普及到更多车型上。

静脉解锁

汽车智能化里很重要的一环在于钥匙的智能化。解锁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总体方向还是趋向电子化、智能化,用车摆脱钥匙的束缚。零跑在解锁的方式上花了点小心思,在推出首款车型S01的时候,就将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加入其中,那就是静脉解锁。

静脉解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从静脉分布图提取特征值,另一种方式通过红外线 CCD摄像头获取手指、手掌、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特征值存储。不得不说,静脉识别在不可复制性和可靠性方面确实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常出现在安防系统中。既然这么高端,这么可靠,为何说这技术会出现在这篇文章里?

就是可靠性太高了,炫技的意义大于实际,静脉解锁最突出的安全优势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自从车联网和GPS功能被应用汽车上以后,车辆被盗的几率直线下降。再说了,不想掏钥匙,配个无钥匙进入/启动就好;不想带钥匙,来个远程启动、卡片钥匙,甚至NFC/蓝牙解锁不就好了,静脉解锁的意义真不大。

大概是零跑也了解到这一点,在随后推出的车型里,他们将这个功能给撤下来了,而且这项功能也没给用户留下太深的印象,就让这个功能随风去吧。

虚拟后视镜

与前面几个功能/设计不同,前面的最多是影响用车便利性和体验,这一个设计可是与行车安全直接挂钩,那就是虚拟后视镜。

后视镜的作用大家知道,就是为了观察车辆侧后方的情况,协助完成变道超车或者泊车等动作,但无论是哪款车的外后视镜,都会存在视野盲区,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过良好的驾驶习惯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缺陷)。所以就有厂家提出虚拟后视镜的概念,通过广角摄像头和显示屏组合的方式,在车内呈现车外的实时情况,减少视线盲区,对了,虚拟后视镜由于尺寸较小,还有减低车辆风阻的作用。

那既然有这么多好处,为何它又会出现在本文当中?那是因为在本来不算宽裕的中控台区域设计一块专门观察侧后方视野的屏幕,无论怎样的设计都显得不太“聪明”,再者信号的传输还是有一定的延迟,更不用说画面清晰度和低能见度/晚上的时候摄像头探知能力弱的问题,实际要解决的事情还是非常的多,简单来说,这个想法是不错,但还有许多现实的问题待解决,只能说这个功能有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就是了。

对了,这里再插播一个小知识点,在我国国标中其实有针对外后视镜的规定,《GB15084-20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之中明确规定:车辆必须安装外后视镜。这里说的外后视镜,是传统的“光学后视镜”,使用电子摄像头替代传统后视镜显然是不被允许的。

灯语

随着灯光技术不断升级,“玩灯”成为了许多车企的花活,投入成本不高,却能带来不错的话题热度,从前灯光系统的升级通常只局限于照明亮度、照明距离等,但到了现在,车企开始将目光聚焦在灯光系统的显示效果,甚至提出了车灯可以具备车-人,车-车交互功能的作用,这就是灯语。

 

其实如果是广义上的灯语我们日常驾驶也在用着,比如说转向灯、双闪等其实都是灯语的一些常见形态,但新时代的灯语除了这些功能以外,它还可以完成打招呼、让行,甚至是表白等情景动作,与路上的行人或者车辆进行“喊话”。

设想确实很美好,但对于绝大多数的行人和驾驶员来说,根本没多少人会去留意你车灯的变化,再者,灯光在强光下不明显,在弱光下又容易闪到路人的眼,这个看起来新意满满的功能,能用上的场景真不多,难道我要用它给心爱的女生表白?

编者结语

其实关于汽车上的一些“鸡肋”设计,真的能说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其中大部分都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而只有小部分出众的新设计,要么被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留存在车友的口耳相传当中,要么就经历改良成为汽车发展史里重要的一部分。

但无论如何,勇于尝试新设计总该值得表扬,也许今天看来的“鸡肋设计”是未来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知道大伙还有没有更多想要分享的新时代“鸡肋设计”,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

(图/文:皆电 罗顺鹏)

+1

罗顺鹏

简介:今后的路, 要靠你自己走下去了, 而我坐宝马。

评论 收藏